(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渐行渐近,资金互通、市场互联,“保险通”发展前景广阔)
图片来源:东方IC
规划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脚步渐近。蓝鲸保险关注到,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表示,会争取短期内在南沙、前海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支援,也为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踏出重要一步。
业内人士认为,加快落实香港保险业在大湾区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包括推进跨境人民币寿险保单和外币寿险保单业务,发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等,有助于推动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同时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各类生产要素能够更顺畅流动,优化配置。
保险服务中心讨论或已进入最后阶段
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香港保险售后服务中心规划已久,两地正积极推进该服务中心落地。
2018年11月,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在《2017-2018年报》提及,拓展内地市场有助本地保险业发展,保监局正积极向银保监会争取让香港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服务中心,为现有保单持有人提供理赔及保单服务,方便区内客户。
此后,银保监会制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计划,包括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医疗保险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地区银行保险机构在大湾区设立经营机构;研究在大湾区设立保险服务中心等。
2021年末,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监管人士透露,银保监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保险服务中心,在设立原则、组织形式和设计步骤等方面已形成初步方案。
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提上日程,一方面源于需要为在内地工作或生活的香港居民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需要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内地居民提供服务。
2011年至2016年期间,赴港购险“热潮”持续,不少内地居民专程赴港购买保险。2016年,由内地访客带来的新单保费高达727亿港元,占当年香港整体个人业务新单保费的4成。尽管受疫情反复、外汇管制等因素影响,当前内地访客新单保费骤降,但存量客户亦期待通过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实现保险查询、索赔及缴纳续期保费等事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曾向蓝鲸保险指出,设立粤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可为持有港澳保单的港澳居民提供保险售后服务,促进保险产品融合和市场联通搭建桥梁。过往,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保险的持有情况来看,大多持有重疾险、终身寿险、万能寿险等保障型保险,且绝大多数为期缴保单,后续需要大量的续期保费服务以及理赔服务。
因此,在大湾区设立保险服务中心,可为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代收续期保费、查询及保险理赔等服务,又可以为在内地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提供保险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内地保险机构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提供经验。
“服务中心落地后,大湾区消费者不用出境就可以享受港澳保险公司提供的售后服务,降低了关防对跨境保险消费的影响,有利于港澳保险公司利用大湾区这个窗口在大陆开拓业务。显然,对于坐落在大湾区的境内保险公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利于引导境内保险公司不断学习和提升服务水平”,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创会会长容永祺近日在接受港媒专访时透露,“目前该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的讨论已进入最后阶段,正等待内地相关部门的审阅和国务院的批准”。
其指出,针对大湾区居民的保障需要,香港保监局与内地银保监会已达成共识,在大湾区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曾在香港投保而居住在大湾区内的居民提供售后服务。除了一般索偿、理赔等售后服务外,也希望该中心能够处理续保保费和理赔入账服务,例如通过封闭式渠道,确保相关保险的现金价值和赔偿不会外流,避免国家外汇出现流失。
据悉,在今年5月举行的香港保险保险业论坛上,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称,未来特区政府未来会继续运用策划售后服务中心和推展“跨境理财通”等机遇和经验,与内地当局进一步研究促进跨境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可行性,期望提供更多便利措施,协助行业在大湾区稳步前行。
资金互通、市场互联机制有望逐步实现对接
以现代保险支持大湾区经济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保险业提出的要求。如何促进大湾区建设,加快提升三地互联互通的水平,也是保险业思考的焦点。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表示,在此方面,一是需要持续推进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多层次金融体系“全覆盖”。协调保险资金参与大湾区建设,支持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城市建设。二是需要以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重大平台为依托,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加快探索产品服务与国际接轨和互通,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核保及理赔流程优化、运营模式转型等全面提升业务竞争力,构建全产业、全链条、全周期的先进保险服务体系。
据统计,自2020年全国首个区域性重疾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落地以来,广东银保监局辖内已有17家公司23款湾区专属重疾险及5家公司6款跨境医疗险上市,累计为11.09万人提供湾区专属医疗健康保险保障992.54亿元。持续推动跨境车险“三地保单、一地购买”便民投保服务,辖内保险机构共承保港澳跨境车辆4.88万辆。
亦有保险公司将大湾区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譬如,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太平表示,将继续深耕大湾区,并制定了服务湾区的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在产品、服务、协同、平台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未来,太平将在业内构建跨境保险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跨境的“保险通”服务等。中国人寿等机构也在加快构建大湾区特色产品体系,创新探索建设跨境保险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大湾区港澳台居民打造湾区金融保险生态圈。
业内人士认为,以粤港澳保险服务中心的为代表的服务互联互通,是香港参与内循环的重要举措,未来政策的落地实施,港澳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够更加便捷地推行到内地,随着跨境“理财通”“保险通”的开放,有关资金互通、市场互联的机制也有望逐步对接实现,发展前景广阔。
“加强大湾区保险业互联互通,更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各类生产要素能够更顺畅地流动,实现优化配置。这就需要保险监管、关税、跨境金融服务等政策趋同。至于跨境‘保险通’,可以考虑前期在养老保险、车险、意外险这类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保险产品交易中进行前期试点,未来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向其他险种推广”,李文中指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逐步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将被释放。一方面,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可以契合大湾区建设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推进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合作,助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湾区内保险需求将会更趋多元、细分、旺盛,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平台。(蓝鲸保险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