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召开,数字变革之下教育何去何从?)
2月13日至14日,教育部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本次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就是要落实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教育变革峰会上的愿景声明,共同探寻解决全球教育危机的崭新方案。通过本次大会,积极推动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凝聚教育变革共识,提振全球合作发展信心,共创美好教育未来。
怀进鹏也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数字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校园网络接入率达到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校占比达99.5%,大规模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社会、劳动力市场和未来工作形式,在此进程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互联互通不断增强,各种设备和数字软件广泛应用,对数字技能的需求愈加旺盛,这些都持续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与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在2月13日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代表中国教科院正式向海内外发布《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与2022年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
报告披露,2022年,中国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平台总浏览量超过58.7亿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支撑抗疫“停课不停学”、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开启了迈向智慧教育之路。
在基础教育阶段,智慧教育让优质均衡的理想照进现实。平台汇聚全国最优质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涵盖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教材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4.4万条资源,让远在边疆、身处农村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课”,身临其境,共享共用。面对疫情带来线下教学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平台支撑了中国近2亿中小学生线上学习,确保“停课不停学”。寒暑假期间,为全国1300余万教师开展专题研修,提高教研能力。
在高等教育阶段,智慧教育也让大学一流课程突破校园边界。李永智指出,目前,平台拥有7.6万名高等院校名师名家、2.7万门优质慕课课程、1800门国家一流课程,实现了“一个平台在手、网尽天下好课”。平台受到很多国家学习者欢迎,超过1300万国际用户注册,覆盖了166个国家和地区。
在职业教育领域,智慧教育的助力也让更多人获得职业发展能力。依托平台,全国有接近55%的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创设教学场景,解决实习实训难题。目前平台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在线精品课6700余门,视频公开课2200余门,覆盖专业近600个,215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分布全国,助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而在就业创业方面,智慧教育的赋能也让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更加有效对接。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首次超过1000万,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就业也成为一种新的压力。此时,我国升级上线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加强供需沟通交流对接,加快就业岗位资源共享,特别是为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身体残疾的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累计共享就业岗位1370万个,调查显示近1/3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该平台实现有效就业。
7项智慧教育平台系列标准发布
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主论坛上发布了7项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
本次发布的7项智慧教育平台系列标准重点围绕平台、数据、资源、素养四个方面,为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建设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将对规范教育系统的数据汇聚和安全共享,支撑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质量管控和长效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悉,在平台方面,本次发布的是《智慧教育平台基本功能要求》,明确了各级各类智慧教育平台基本功能要求,为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数据方面,本次发布3项标准,分别是《教育基础数据》《教育系统人员基础数据》和《中小学校基础数据》,对教育管理中高频、通用、核心的数据元素进行提炼,全面支撑教育系统的数据汇聚和安全共享,为教育管理与决策提供基本保障,助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在资源方面,本次发布的2项标准是《数字教育资源基础分类代码》和《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技术要求》,从多维度细化了各类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要求和应用要求,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质量管控和长效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在素养方面,本次发布的是《教师数字素养》,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等5个维度描述了未来教师应具备的数字素养,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
雷朝滋表示,数字教育将推进教育变革,惠及所有学习者,而未来标准工作还任重道远,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我们呼吁,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协同推进数字教育国际标准研制,打造数字教育标准化共同体,共建开放、包容、有韧性的数字教育,推动各国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共同打造数字教育未来新空间、新图景。
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成立,北大、清华等共同发起
会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发布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的倡议。
刘利民表示,为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凝聚全球教育发展合力,共同打造智慧教育未来新空间、新生态、新图景,故发起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
据悉,数字教育联盟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及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机构的支持下,共同发起成立。
联盟本着“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建立全球数字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与教育技术组织合作建立联络网,分享各国在数字教育领域的经验,共建具有活力与韧性的教育。
会上,刘利民代表所有发起单位诚邀全球各方,共同参与联盟建设,携手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共同应对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
同时,当天的大会上,教育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续签仪式。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分别与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签署协议,共同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指出,近十多年来,教育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沟通联系机制,均已完成两期战略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支撑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协议,教育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教育数字化管理、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充分发挥国家数字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赋能助力。
加强对话交流,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发布
当天,大会上还发布了《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指出,全球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和学习危机,迫切需要教育变革,必须充分发掘数字变革的力量,确保将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作为一项共同利益提供给所有人。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和2030年教育目标的实现。
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提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政策对话沟通。倡导各国加强教育数字化政策对话,就教育数字化的新理念、新战略,以及规划、标准、监测评估等广泛深入交流,共同推动增加教育数字化投入,共同激励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教育数字化变革,共同探讨有效政策以弥合数字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包容、提升教育质量并确保数字化应用符合安全与伦理规范。
二、推动基础设施联通。倡导在数字教育基础设施体系设计,数字教育平台、智慧校园、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以及安全技术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数字教育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同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球智慧学习环境。
三、推进数字资源共享。呼吁面向多样化需求,各利益相关方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合作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让更多人参与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惠及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处境不利的地区和群体,确保教育公平包容。
四、加强融合应用交流。呼吁加强教育数字化应用最佳实践的交流,鼓励各国、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开展数字技术教育应用循证研究,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协作探索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新方式、数字教育治理新模式,共同推动数字教育加速迭代升级。
五、开展能力建设合作。呼吁各国和利益相关方,在教师与管理者培训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共享培训资源,合作开发教师数字化备课授课解决方案,共建学生数字能力培养课程和教师教育数字图书馆,合作开展面向妇女、女童和残障群体的数字教育的能力建设。
六、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呼吁各方一道,共同办好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打造国际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与平台;共同推动建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打造全面、务实、包容的高质量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南北南合作,优先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和小岛屿国家。共同关注解决数字教育发展中青年面临的问题,充分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潜能,携手打造全球数字教育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未来。
人机交互教育是未来努力方向
随后,世界教育大会的多个平行论坛成功举办。
在主题为“数字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高等教育平行论坛中,由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研发的通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较强应用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大会上,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也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了思考,他表示,ChatGPT软件的功能就是用AI的方法自动地产生指定命题的“论述文”,“给它一个题材,它就能够产生一个看起来相当不错的论述文,其所产生的效果会对传统教育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挑战,这是我们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电机系党委书记于歆杰认为,“如果我们说ChatGPT是一场革命的话,它革的不是一线老师的命,而是在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命,老师在课堂中把知识完整地讲出来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在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下,通过交互帮助学生发现瓶颈、分享感悟、解决困惑日渐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活动。”
而在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副院长嵩天看来,ChatGPT是一个大型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其更多体现了已有的内容逻辑及人机交互功能。
他认为,这类智能平台对教育教学有正面的意义,是学习者在未来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补充,但不是全部。嵩天认为,未来学习将是主动、沉浸、个性的,在确定目标下,技术将适应不同学习场景,通过智慧学习空间让数字化内容充分发挥效能,“大量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是教育数字化的前提,未来技术应更好地利用供给侧资源,增强学习者学习效率,让学习变成一种更有趣、更舒适的体验。”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周礼栋则表示,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将如同数学和语言,成为一项横跨各个学科的基础,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与研究创造新的方法。
而要让计算机科学服务于其他学科,跨学科教育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常态。要让学生能够适应技术给学科研究带来的方法上的变化,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教育从业者需要重新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借鉴全球顶尖高校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
周礼栋认为,未来高等教育的重点将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或技能,而是着重于在更高层次上育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化的未来,学生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知识,而是要学会主动思辨,借助先进工具和已有的知识信息去探索未知世界,寻找新的发现,创造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