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亿带病体人群保障有待扩容,产品创新需保险、医疗、药企多方通力协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直以来,商业健康险作为我国多层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于解决健康人群在投保后发生的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补偿,而对亚健康人群和已病群体极少涉足,严苛的承保条件往往将最迫切需要获得保障的带病人群拒之门外。
4月8日,在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商业保险与医药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在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朝晖表示,当前,“带病体”的保险市场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保险的创新需要险资以及药企、医药器械企业一起做好“带病体”的保险市场,这既是发展痛点,也是发展新的增长点。
2022年初,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的报告》指出,相当一部分医疗保险缺乏专业化核保政策,简单将带病体、老年人拒之门外,持续保障的作用发挥不够,同时建议行业精细化健康保险定价及核保政策,努力为带病体、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保障选择。
数据显示,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诊断技术、新药研发及医疗手段的进步,重症及慢病患者带病生存逐渐成为常态。以“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癌症为例,过去短短十年间,我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就从30.9%提高至40.5%,预计到2030年将提高至46.6%。
患者生存期延长之余,我国卫生医疗费用也在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0年-2020年十年间,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增加5.2万亿。其中带病体人群(包含重症和慢性病患者)占据了医疗花销的大半,我国约28%的带病体人群全年花费2.5万亿-3万亿医疗支出,约占总医疗支出的60%。
然而,当下我国针对带病体人群的商业保险供给却远远不足。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健康险产品仍以传统的“保健康人”为主。无险可保的带病体,医疗费用主要依赖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和个人自付。这一方面增加了其因病致贫的风险;另一方面,亦使其难以享受最合适的医疗服务,从而进一步陷入更需要医疗保障的“怪圈”。长此以往,使得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在医药花费总额中占比较低,难以发挥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因此,围绕带病体需求,开展商业保险创新被视为提高医疗保障能力的起点。
中再寿险产品开发部、产融创新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楚指出,在三医联动改革的大环境下,健康险要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局限性,就要以产品创新承载商业模式的创新,改变低频交互的模式,借助于生态融合,及时予以客户正反馈,进而承担拓展承保人群和产业融合的作用。
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期待下,政策也持续呼吁产品创新。“在保险产品创新方面,仅仅靠保险公司一方能力远远不够,需要我们与产业端深度交流,希望了解产业端的能力,患病病人需求和产业端做深入融合,互惠共创,创造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李朝晖说道。
泰康在线副总裁丁峻峰表示,对已病人群的产品开发不仅仅是保险精算师的职责,需要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网络、药企和医药流通行业、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行业的通力协作,才能开发出对消费者有真正价值的健康保险产品。
论坛交流中,丁峻峰向记者表示,“带病体保险的经营门槛是很高的,不是说具有传统保险公司的核心能力就能把这个事干好。”同时,发展带病体保险可以弥补市场空白,能让真正需要健康险的人能买到相应的产品,和医药产业真正产生连接。更重要的是,带病体保险的推出也会让健康人群有迫切感觉,应该在健康的时候配置保险,患者通过保险产品得到了更好的治疗也会促使身边的家人朋友增强对于商业健康险的认可程度,形成市场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泰康在线重磅发布“全人群保险方案”。据悉,该方案突破了常规健康险健康告知严苛、承保人群有限的局限,无论是健康体还是患病人群都能申请投保。同时,满足各类人群对健康保险的差异化需求,根据投保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分期分型,提供不同的保障责任和针对性的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对所有人统一定价、相同责任。该方案作为泰康在线深入大健康产业、与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密切协同的重要成果,首次真正实现了涵盖更广泛受众的医疗及重疾保障,让商业健康险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在医药生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