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顾历史,下跌的极限在哪里)
近期,股市再次陷入了跌跌不休的窘境。下跌何时才是一个尽头呢,估计很多人都非常迫切的想寻求答案,下面我就根据股市的历史走势,尝试进行一番分析。
众所周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股市自诞生以来,一直呈现出一种涨跌相互交替出现且周而复始的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存在着一种明显的钟摆效应,即前期的上涨幅度越大,相应后续的跌幅也就越深。
如上图所示,历史上沪深300指数总共走出过五波比较明显的大幅上升行情,分别是2005年6月-2007年10月上涨629.37%、2008年10月-2009年8月上涨136.56%、2013年6月-2015年6月上涨165.94%、2016年2月-2018年1月上涨56.08%以及2019年1月-2021年2月上涨102.2%。
然而,大幅上涨之后,市场都因此遭遇到了强烈的反噬作用,坠入到痛苦的熊市煎熬之中。与之相对应的,2007年10月-2018年10月下跌72.71%、2009年8月-2013年6月下跌46.8%、2015年6月-2016年2月下跌47.56%、2018年1月-2019年1月下跌33.33%、2021年2月至今最大下跌41.06%。
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熊市的下跌幅度与之前牛市的上涨幅度是高度正相关的,例如2005-2007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惊天大牛市,那么2008年的崩盘也同样创下了历史级的暴跌纪录。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典型的钟摆效应,从一个极端达到另一个极端,向顺时针方向摇摆的力度越大,接下来向逆时针方向的回撤力度也就越大。
仔细对照一下,我们可以看到离我们最近的上一轮牛市中,沪深300从2019年1月的2935.83点起步,到2021年2月达到5930.91点的新高,累计上涨约102.2%。这在整个历史的涨幅行情榜上可以位居第四,远弱于2005-2007年的大牛市,与2009年及2013-2015年的上涨行情略微接近一点。
在2009年、2013-2015年这两波牛市行情中,市场分别上涨了136.56%、165.94%,之后接下来的熊市中,两者分别对应收录了46.8%、47.56%的跌幅。我们再看本轮熊市,由于之前的涨幅逊色于2009、2013-2015这两轮行情,所以跌幅也应该比这两轮牛市后的熊市要小,而目前看本轮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41.06%(2022年10月触及),显然已相当可观。因为,我个人认为继续下探的空间极为有限,这个位置翻身向上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实则是一个捡钱的好机会。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