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菲特新买入了15年涨40倍的霍顿房屋——对比中美房产商差异)
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披露了半年报,前五大重仓股没变,依然是苹果(1776亿美元)、美国银行(296亿美元)、美国运通(264亿美元)、雪佛龙(194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241亿美元)5家公司。
但老巴最近还加仓了好几家房地产商,持有约597万股的霍顿房屋,价值7.264亿美元;约15.3万股Lennar股票,价值1720万美元;11112股NVR股票,价值7060万美元。
其中霍顿房屋加仓市值最多,下面是其近15年来的股价走势图,从金融危机最低的3.17涨到现在的123,相当于15年涨了40倍。
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商也正在经历一场危机,有没有哪家地产公司能够欲火重生,像霍顿房屋一样让大家大赚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中美房地产商的差异。
从全世界来看,房地产典型的运作模式有六种:
1)以美国“三巨头”为代表的住宅建筑商模式;
2)以中国香港本地开发商为代表的“开发+持有”双轮驱动模式;
3)以新加坡凯德集团为代表的资产管理人模式;
4)以日本房企为代表的集团综合开发模式;
5)以美国西蒙地产和中国香港领展房地产为代表的REITs模式;
6)以世邦魏理仕为代表的综合服务商模式。
美国的住宅建筑商干的也是开发,基本没有自持物业,乍看之下和国内的地产商类似,然而其中的差别却非常之大,且听我一一道来。
1、买地差异
房地产商最重要的原料就是土地,土地的成本高低对最终赚钱多少有极大的影响。
从买地来讲,国内这些房地产商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以万科为例,按照@初善君 的统计:“从2011年-2022年十二年间,万科卖房子一共收到34791亿元,其中拿地花了12172亿元,占比35%;支付的税费4647亿元,占比13.36%。两者合计48.36%,差不多接近50%了。然后是上游企业,包括建筑、材料等等几十万家企业,拿走了12248亿元,占比35%。最后才是银行、员工和股东(分红),一共11.16%,而股东永远是最少的。”
房地产会向银行借钱,咱们大多数银行也是国资控股,也就是说你每花100万买的房子,就有50万以上支付给了国家,房子的真实建筑成本占比其实不大。
国内没有广泛实行的地产税,卖地收入是地方政府得大头。房价越高,地价越高,土地财政的钱袋子就越鼓,所以作为单一的供应方,各个地方政府有充足的动力做高地价,房地产企业在买地的时候缺乏议价权。
再加上国内买地是分期全额支付,超过一定时间不开发的话,政府理论上可以直接将其收回,这就导致国内房地产商在买地时的资金占用大,开发容错率小,利润空间自然就小了。
但美国的卖地制度却不一样,房地产商可以通过期权锁定土地储备。
土地期权是美国特有的一种工具,住宅建筑商与土地持有者签订契约,从而获得在未来以确定的价格购买该地块的权利,等于提前锁定了土地储备。
期权费通常为地价的10%-20%,而如果判断土地并不适宜开发,仅损失期权费。
霍顿房屋一般有70%左右的土地都是通过期权锁定的,土地储备覆盖倍数在6倍以上,但负债率却远低于国内房企的平均水平。
美国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是房产税,不是卖地收入。房地产商很多时候是和私人土地持有者打交道,不存在单一垄断的土地供应方,有这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这种玩法下,霍顿房屋的资金占用小,开放容错率大,利润空间自然就大了。
2、建设及销售周期
我们国家是小区式的整体开发,一修就是上千户,本身的建设周期相对就长。
由于买地的资金占用大,利息成本也高,国内的大部分房地产商采取了预售制,通过期房的方式先薅走买房者的羊毛。国内这些房地产的报表利润基本都是结转两三年前的销售收入。
这种模式会极大的拉高负债率,一旦周转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短时间内崩盘,这就是恒大、融创、碧桂园等相继倒下的重要原因。
美国没有我们这么大规模的整体开发和资金占用,霍顿房屋接的单子包括联排住宅、复式住宅和三层住宅等多层建筑,建设周期7个月左右,基本实现当年销售、当年回款和当年结算。
因此,霍顿房屋的负债率低,资金回笼快,现金流状况好。
3、财务表现
资产周转。
买地和销售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房子周转率的不同。万科的土地周转率只有0.34左右,而霍顿每年的周转率1.4次。
负债率。
吸取了金融危机教训的霍顿房屋在不断降低自己的资产负债率,目前只有34%,现金短债比大致为4.5:1,没有任何的还债压力。
而下面这个是万科的资产负债率,近十年都在80%上下,这还是运作较为正规的,其他通过表外融资的一些房企可想而知,负债率直接拉爆。
我们推行的三道红线标准是“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
这三道红线折杀了多少国内房企,但人家霍顿房屋是轻轻松松达标。
净利率。
如上图所示,霍顿房屋近十年的净利率是在不断上升的,从7个点到17个点多。
万科六七年前的净利率还可以,但是这两年出现了大幅下滑,从顶峰的16%跌到去年的7.45%。
随着市占率的提升,霍顿房屋的净利润在这十年来也是不断增长,最低增速10%,最高增速76%,看起来就是成长股,13年4.6亿美元利润,22年接近59亿美元利润,利润的增长推着股价走,霍顿房屋股价不断创新高是必然的。
总之,国内地产商在拿地、建设和销售周期上都很难有本质性改观,和美国地产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地产商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随着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这种差的商业模式弊端显现,对股东来讲不是一门好生意。
$万科A(SZ000002)$ $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霍顿房屋(DHI)$
#房地产# #物业股# #房子#
@今日话题 @小七滚雪球 @陈达美股投资 @DAVID自由之路 @宁静的冬日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