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闲来札记: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圣,他的“作为人,何为正确”的经营哲学曾让我折服,他的《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等著作,我也曾阅读过,他提出的成功方程式我也曾知晓,但是说实在的,自己以前读过则读过了,至于思考的深度则算不上,所以,在自己的思想印迹中似乎也没有留下太深的烙印。然而,当我最近阅读曹岫云先生所著的《百术不如一诚》这本书时,对稻盛和夫所提出的成功方程式突然有了更为深刻,甚至说是十分震撼的理解,所以,又感觉着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作者曹岫云先生现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层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稻盛商道研究院院长。
稻盛和夫提出的成功方程式是这样的:
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努力×能力
方程式中的“能力”主要是指先天的智商、健康状况等,从白痴至天才,可以从0到100打分;“努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从懒汉到劳模可以从0分到100打分;“思维方式”就是价值观,就是人生态度,它从-100到100打分。这三者是乘法关系。
这个方程式说明人生很单纯,一共只有三个要素。只要把“努力”和“能力”的分数做大,把思维方式的分数做正、做大就行了。人生就这么简单。
“努力”和“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令人遗憾的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几乎所有人都不太明白,几乎所有人不求甚解。这就是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个人能力再强,热情再高,如果他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或者哲学混乱,三者相乘,那么他的人生就是绝对值很大的负数,并可能给他人、社会造成很大损失。
这个方程式又说明人生很严峻,因为思维方式是变化的,如果它由正变负,就将导致整个人生的惨败。
思维方式包括哪些内容呢?
可分为两个侧面,一个是人格的侧面,正面的如:公正、诚实、开朗、勤奋、谦虚、善良、克己、利他等;负面的如:不正、伪善、懒惰、卑怯、傲慢、任性、浮躁、妒忌及自我中心等。另一个是科学的侧面,就是认识论,简单地说就叫“实事求是”。先正确地认识事物,然后是拿这种正确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或创造新的、美好的事物。
人格侧面和科学侧面相辅相成。现实生活中虽然有时候事情本身很简单,但因为当事人有私心,又要掩饰私心,掩饰真相,所以事情就会复杂化,人际关系也因此复杂起来,变得棘手,难以处理。因此一个人格高尚、心地纯洁的人,不受私心蒙蔽,就容易看清真相,看出事物规律,并能够按事实、规律办事。这就是说,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终实事求是;反过来,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一个人才能保持或提升自己的人格。
“诚哉,斯言!”
当我读到以上解读之时(以上内容均摘自《百术不如一诚》一书),我粗粗地在书上作了如上批注!
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我认为,“读百遍”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阅历,因为唯有自己经历过的东西,再通过读书的碰撞与“点拨”,“其义”才更容易豁然开朗起来。
稻盛和夫说,这个方程式是他自己哲学的核心,他一辈子就是按这个方程式办事的,也只有这个方程式才能说明他的事业为什么成功。那么,按照稻盛和夫的这个成功方程式,去套一套那些人生的失败者是不是也很“应验”呢?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依自己多年在体制内工作的经历,远的不说,就是自己周边一些人之所以人生失败,最终落了个身陷囹圄的境地,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变成了负值。再如,以当下正在进行的集中治理医疗领域的腐败为例,暴露出来的一些腐败分子,他们的“能力”不可谓不强,他们的“努力”不可谓不大,甚至他们中很多都是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然而终因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负值,进而使自己人生跌入不可挽救的深渊,这一桩桩、一件件,实在是令人叹惋!
当我们有了一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之后,或许才会突然发现,人生最重要的原来是管住自己,而其中的“总开关”就是“思维方式”,就是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芒格曾引用一句德国的谚语说:“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不过,在这个“总开关”上,我觉得人这一生切不可聪明得太迟,而是聪明得越早越好,如是,我们才能安然地、坦然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话说到此,可能会有朋友问,你说这些与我们投资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以前的行文多是以投资为主题的,无关这个主题的一般我不多谈,这也算是自己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了。
在看我来,关系可谓大焉。在我们投资的成功方程式中,我认为思维方式同样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比如你是投资,还是投机,你是想快速致富(如上杠杆),还是想慢慢变富(依靠时间和复利的力量),同样起着“总开关”的作用,如果自己把握不好,而让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负值,那最终可能会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这样悲惨的例子在资本市场可以说俯拾即是。
我说过,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是(良好)品行的奖赏。前面一句话好理解,因为人人知道我们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而对后一句话,似乎有些人不甚了了,甚至不以为然。然而我却认为,价值投资的胜利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价值观的胜利,比如,我们看一看巴菲特与芒格的伯克希尔,他们不仅仅是好企业的收藏家,同时,他们更是好人的收藏家。很多人看到了他们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或许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自己多年所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而后者,我认为,才是他们最为“根本”的东西。
还有,芒格说过,你若想拥有某种东西,你要有资格配得上它。我们若想与优秀的企业为伍,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与这些优秀的企业家“惺惺相惜”,与这些优秀的企业风雨兼程,否则,如果自己的认知达不到企业家的那种认知层次,自己的“思维方式”难以实事求是地去评价所持有的企业,我们又怎么能够做到长期持有呢?
(本文作于2023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