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母鸡的产后护理)
我有一只会下蛋的母鸡,它正处于产蛋期,营养充足,每天能下一只蛋,预计还能产蛋两年。鸡蛋一元一枚,每天饲料花费五毛,我刚花五十元买下它,觉得很划算。
有人说,这只鸡没有成长空间,一天一只蛋已经是极限。我想,一天能下一只蛋已足够好。期望它今天下一只,明天下两只,后天下三只,不现实,也没必要。每天能下三只蛋的鸡或许有,我没见过,见过也很可能买不起。
有人说,他有只刚破壳的小鸡,稀缺品种,长大后能下金蛋,问我要不要。我想,培育出一种能下金蛋的鸡在技术上应该很难,把它养大的过程应该挑战不小,最终能下出金蛋的概率也尚难评估。更何况,这只鸡要价1000元,够买20只能下普通蛋的鸡。想想还是算了,金蛋留给别人,我只要能吃的普通蛋。
有一天,隔壁农场说由于该场奶牛产奶率提升,即日起每一位奶牛领养者每天将获配更高比例的牛奶。于是,很多人卖掉了母鸡,领养了奶牛。我想,不管隔壁奶牛产奶多少,我这只鸡还是每天下一个蛋。奶牛或许(只是或许)更值钱了,鸡却没有更不值钱,鸡价因卖的人多了而跌到了30块,手上有些闲钱就再买一只吧,这样每天就能有两个蛋。
我不擅长讲故事,以上是蹩脚的比喻,难免词不达意,也有失精确。但母鸡的故事能揭示一些基本的投资原理:
1. 股票的价值来自它给股东带来的现金回报,如同母鸡的价值来自它下的蛋,鸡汤的价值此处忽略。
2. 优秀的企业就是最终能提供高且稳定分红的企业,如同优秀的母鸡最终要能稳定高产地下蛋。
3. 由于时间本身具有价值,所以如果两家公司在生命周期内提供的分红额相等,早分的要比晚分的更值钱,如同马上进入产蛋期的母鸡比刚破壳的小鸡更值钱。换言之,成长是通向价值的过程,而非价值本身。
4. 同一只股票,低价时比高价时潜在回报率高,如同同样的母鸡30块时比50块时更划算。
5. 现实中,具有高且稳定分红回报的企业不常有,投资组合的常态是既有成长股又有价值股,既不分行业,也不贴标签,反而要尽量回避贴着优秀标签的伪竞争优势。如同鸡舍里往往既有小鸡、青年鸡,也有壮年鸡、老年鸡,唯独要避免病鸡、呆鸡、跛脚鸡,以及化装成母鸡的公鸡,如果目标是鸡蛋的话。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每天都要吃汉堡,会介意它越来越便宜么?我想说,如果你喜欢吃鸡蛋,会害怕母鸡越来越便宜么?当然不会。除非你不想要鸡蛋,只想要“炒鸡”。
当下的股票市场,正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步入稳定期,分红率提升;另一方面,增长率的下移叠加资金流出导致股票估值水平下移。就如同进入稳定产蛋期的母鸡越来越多而鸡价却越来越低,这意味着长期潜在回报率提升,让我们怎能不乐观?
放眼外部环境,在地产链去库存去杠杆、贸易战、技术封锁、资金外流、疫情拖累以及地缘冲突的轮番轰炸下,国内经济依然呈现出强大的韧性。隧道的尽头有多远很难精确测量,但亮光大概率在不远处,让我们怎能不乐观?
悲观者未必明智,乐观者才有机会赚钱。对不纠结于一时涨跌的投资者来说,要保持乐观,以上的事实和常识就足够了。
但乐观是有边界的。我们认为股市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吸引力,不代表我们的股票一定行。现代养殖技术可以批量培育具有稳定产蛋能力的母鸡,投资者却没有办法用一个筛子批量选出优秀的企业。好公司的占比不高,这是选股和养鸡的最大不同。
基金经理常常被人尊敬和艳羡,背后的依托是专业能力。但回顾过去两年,公募基金却罕见地跑输了市场,原因值得探究。
收益率取决于“分子端”公司的质量和“分母端”买入的价格,前者越高越好,后者越低越好。过去三年,我们发现很多曾经公认的好公司,变得不那么好,在分子端有些看走眼。一些确实不错的公司也曾经被疯狂追逐赋予过高溢价,有业绩考核的压力,也是贪婪从众的人性弱点使然,在脆弱的人性面前,机构和个人一样脆弱,导致在分母端出价太高。简而言之,基本面走弱和杀估值共同推动基金重仓股下跌,进而导致基金净值跑输市场。
从事后诸葛亮的视角分析原因简单,以后的困难还需努力应对。
展望未来,第一个困难是选到好公司依然不容易,因为从来就不容易。但相信凭借专业的研究框架和充沛的研究资源,公募基金仍有望构建出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较高质地组合。事实上,即便过去两年净值表现糟糕,基金持股组合的质地依然不差。
第二个困难是股价依然难以预测,这意味着回避掉熊市抓得住牛市的目标很难实现。如果采用追涨杀跌的老办法,基金经理在分子端建立的质地优势很可能被分母端的交易劣势抵消。这或许不是认知问题,而是需要克服的心理问题。
作为一个基金经理,我自认不比多数同行高明,在信息发布季对阅读优秀同行的财报也乐此不疲,往往有醍醐灌顶之感和见贤思齐的冲动。但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所以每天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可好回报恰恰来自主动承担的有价值的风险,所以还要冲锋陷阵,更要做好准备工作。一要制定可及的目标,我对自己的目标是长期回报超过市场平均水平,但不是每个阶段都要超过。二要打磨高效的研究工具,看清生意的本质,是研究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很难,但值得去努力接近。三要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阅读,勤思考,适度调研,节奏可以慢,强度不能低。四要判断自己的判断,做自己的辩论对手,谨慎出价。总之,我们的目标是赚到合适的回报,而不是赚得比别人多。也将致力于降低决策的数量,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
我常感慨于自己不够敏锐,也常庆幸于自己足够钝感,这背后少不了持有人和渠道伙伴的包容与谅解。价值的兑现过程未必很快,但只要前期工作到位了,好结果迟早会来。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请大家理性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中泰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