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建设金融强国擘画蓝图 中国平安综合金融背后有何深层逻辑?)
《投资者网》孟行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演进,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中国金融企业的领军者,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业务能力,源源不断地将金融活水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理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平安力量。
迎难而上多方共赢
从全球范围来看,综合金融是国际金融业模式的重要选项,但因牌照、文化、风险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及科技能力、经营管控等挑战,其复杂度极高、难度巨大,鲜见国际成功的综合金融案例。
尽管挑战极大,但中国平安从国家、客户、股东的需求出发,坚定选择了综合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只有亲身实践并经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活下来的,才能体会综合金融背后的深刻内涵。
早在三十多年前,中国平安创始人马明哲就与创始同事们谈及综合金融的布局,尽管当时创始团队中理解这个概念的人不多。即使中国平安在2004年香港上市前,任然要面对国际投资者对综合金融模式的担忧。马明哲将综合金融成功与否的关键定义为,是否能将中国平安带到行业标杆甚至世界性的创新公司的核心标志。
在今年11月6日举行的中国平安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平安集团的高管团队就综合金融这个主题给出了更加详细的分享。
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基于风险考量选择在保险、银行、证券等单一业务上深耕,从而造成同一用户需要处处开户、频繁切换前端的弊端,综合金融大商超则支持客户用一个账户即可实现平安旗下多种产品的购买。
与之对应的,则是依托齐全的牌照基础,中国平安所推出服务几乎覆盖金融全领域,解决掉客户绝大部分的日常金融需求。供需双方的匹配平衡,帮助客户彻底摆脱海量的金融平台和操作流程,只需要在中国平安线上或线下渠道就能一站式享受多种产品服务。
在当前的金融行业中,综合金融是最佳的共赢模式之一。对客户来说,它不仅意味着更好的一站式服务,更是省钱妙招;对投资人来说,它创造了更高的ROE和利润增速,带来了更高的股东回报;对生态内的实体经济来说,它提供了更精准更高效的支持。
好归好,难归难。正是因为愿景足够美好,才引来众多玩家,却也正是因为实现路径极其复杂,所需地基足够沉重,众多玩家纷纷折戟后才显得中国平安如今的难能可贵。
以“国富民强”为导向,中国平安通过综合金融模式,一方面努力提升客户幸福感,充分体现“金融为民”的初心,另一方面以高效、精确、专业的服务,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客户需求驱动,围绕客户“丰富便捷”的需求,充分发挥综合金融独特优势,提供完善的资产配置和产品服务,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
同时,中国平安做到了持续回馈股东。三十年来平安坚持综合金融模式,业务发展快、运营效率优,利润增速远超市场,保持稳定、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连续11年提高分红绝对水平,为股东创造了超越市场的投资回报。
与众不同的服务基因
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大型金融集团走的是综合金融服务路线,比如像高盛、摩根大通等大型投行多以金融控股集团形式运营,业务覆盖存款、信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证券经纪、承销保荐、做市交易等,可全方位参与大资管产业链。
大资管产业链包括多个细分业务,上游为对接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资金的财富管理业务,中游为产品创设、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业务,下游为创设投资标的的承销保荐、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的资本中介业务、为客户提供保管、清算、会计等服务的资产托管以及外包业务。
然而,这些国际大型投行看似拥有完美的产业链,却潜藏着未知的风险,雷曼兄弟的破产正是前车之鉴。
不过,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保险业务起家,奠定了中国平安与众不同的服务基因。因为本质上,保险提供的是未来需求性的产品,这种在超长久期的视角下构建出来的综合金融服务,是其他非保险业金融机构很难沉淀的文化。与此同时,堆人堆钱堆时间的巨大科技投入,又让保险业的同行们难望项背。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用保险公司的逻辑来审视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是一个综合性金融集团。一方面,综合金融给寿险主业带来一个好的业务协同驱动作用;另一方面,寿险又给产险、银行、资产管理等非寿险业务带来一些价值贡献,促进各业务板块的互相协同,交叉销售,这些贡献最后综合起来就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的估值。
在风险处置能力方面,如果是单业经营,对客户整体资产风险状况的理解可能有限,但综合金融能够从多个维度看到客户的整体情况,帮助公司更加精准地识别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及处置风险。所以,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可以在客户经营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识别风险效率,降低公司的风险成本。
不久前,中国平安首次深度披露了综合金融模式的内涵及六大竞争优势。在强化盈利模式方面,中国平安还首次提出以平安客户数、客均合同数、客均利润“三数”作为综合金融模式的核心估值框架,这也是衡量综合金融模式“效果”最直接的经营指标。
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综合金融推动中国平安客户经营指标“三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截至2022年末,客户数达2.27亿人,是2015年的2倍。今年以来至三季度末,依然保持着1.5%的增长速度,可见平安积累了庞大客户数后依然具备增长能力。同期客均合同数达到2.97个,是2015年的1.5倍。
内部数据分析发现,2018-2022年间客户持有的合同数量越多,在中国平安的黏性越强,留存率也越高。当客户持有合同数超过4个时,留存率高达97%以上。
如此来看,在“三数”上,中国平安分别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群、不断增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率,以及高质量的客均贡献三项显著成果。
大而全,全而强
现在很多人都在思考,国内为何只有中国平安能够建立起综合金融“大而全,全而强”的成功模式。
从中国平安庞大的客户基础、丰富且优秀的产品以及高效顺畅的内部运营等独特的优势,我们或许可以窥视一二。
客户基础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平安客户数已达2.3亿,足够庞大的客户基数才能发挥迁徙动能,基于业务交叉可挖掘出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以2022年为例,通过交叉销售,迁徙过来客户数量达到2700万,新增合同数7000万。
从寿险业务来看,集团内非寿客户1.7亿,其中待迁徙的高价值客户约2500万,而随着客户金融需求的增长,平安内部存量高价值客户与未来成熟客户在人身保障、投资理财、财产保障、贷款融资这些产品上的合同配置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具体来看,车主的客群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有综合金融需求的客户群体。对于这个群体,平安产险、平安银行一起打造了车生态产品组合,既有车险、车主信用卡、车贷、车主贷等等在内的金融产品,也有围绕车生活的各种权益。截止2022年底,平安共服务接近9000万车主客户,约占全国私家车主42%,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中国平安在庞大客户基础上,能够实现业务交叉继续挖掘新的客户需求,靠的就是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质量。产品方面,一站式的愿景需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全覆盖,从合规上要求牌照齐全,从产品力上要求足够竞争力,而当前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离不开科技的力量,这也是当前中国平安的护城河所在。
为了实现产品和服务完美结合,中国平安在长时间的积淀中搭建出强大的运营体系。一站式体验要求中国平安需要在同一个前端实现多个不同产品的切换和良好的客户体验。这对科技升级、内部管理、运营模式、服务团队、盈利模式的磨合要求极高。可以说,这不仅是技术问题、制度问题,更是文化问题。
由此可见,在同行还在科技驱动和产品创新层面追赶的当下,平安已经开始挖掘综合金融的“宝藏”。从综合金融的特点来看,一旦将客户紧密抓在手里,其护城河将更加牢固。
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背景下,中国平安以其独特的综合金融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其成功的背后,是创新、科技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其通过探索和实践为行业描绘出更为广阔的蓝图。(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