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泰人寿近百亿增资获批 保险行业多途径密集“补血”)
《投资者网》孟行
信泰人寿的百亿增资方案在2024年开年终于落地。
日前,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中大”,600704.SH)发布公告称,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泰人寿”)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发来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关于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及股东的批复》,批准信泰人寿注册资本变更约为102.04亿元。
公告显示,物产中大此前与杭州城投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萧山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股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增资入股信泰人寿,增资不超过93.74亿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资金增资不超过60.65亿元。增资后公司持有信泰人寿的股权比例为33.00%,公司提名董事不超过董事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公司对信泰人寿不构成控制,信泰人寿不纳入本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引入四家新股东
资料显示,信泰人寿成立于2007年5月,是浙江本地首家法人寿险公司。公司经营各类人身保险业务,并具备信用债、股权投资、股票直投、不动产投资等多领域投资能力,截至2023年6月底投资资产规模约2000亿元。
物产中大年报显示,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中国供应链集成服务引领者,是首批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公司已连续12年位列世界500强。公司根据“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围绕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开展更加积极、更加聚焦、更加有效的系列经营管理和投资活动,按照“以供应链思维、做产业链整合、构建物产中大生态圈”的实施路径,塑造战略协同、周期对冲、产融互动的产业格局,努力打造“大而强、富而美”受人尊敬的优秀上市公司。
在物产中大等公司增资入股信泰人寿之前,公司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分别是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九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是34.70%、34.70%、19.80%。
存款保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近些年在化解金融机构风险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汇人寿、瑞众人寿、海港人寿等险企的股东中均出现了保险保障基金,存款保险基金则入股了蒙商银行等,直接入股保险公司则并不多见。
去年10月,信泰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9月28日召开 2023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及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公司增发新股约52.04亿股,每股认购价格为人民币1.8011元/股,公司注册资本将由人民币50亿元变更约为102.04亿元。
公告显示,会议投票表决结果为约36.59股同意,9.9亿股反对,0股弃权。
值得注意的是,信泰人寿的原股东北京九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股份数量刚好是9.9亿股。
物产中大发布的公告显示,物产中大、杭州城投资本集团、杭州萧山环境集团、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分别增资约60.65亿元、16.54亿元、10.29亿元和6.25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33%、9%、5.60%和3.40%,合计持股51%。
此次增资,存款保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以及信泰人寿其他原有股东并未参与,持股比例将被稀释。增资完成后,存款保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的持股比例均为17%,位列第二、第三大股东。
或可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此次增资,物产中大在公告中指出,公司参与增资入股信泰人寿,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金融产业布局,推动保险资金跨周期、低成本优势与公司养老服务产业的紧密结合,探索实践“养老+保险”的业务模式,助力共富养老产业发展。此外,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推动保险投资业务与公司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及新兴产业投资融合发展,稳步提升公司金融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去年5月,物产中大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关于养老板块经营情况的问题,该公司表示,养老板块已发展5年,打造的3大中高端养老机构入住率接近满员,目前已实现盈利。
有分析人士表示,通过增资,物产中大及信泰人寿或可实现优势互补,在中小保险公司一向无力承担的“保险+养老”方向进行布局。
从信泰人寿的经营状况来看,物产中大发布公告显示,信泰人寿业务渠道以银保渠道为主,经代和个险渠道为辅,各渠道均衡发展。信泰人寿拥有3家子公司、18家分公司、79家中心支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162家四级机构,基本覆盖经济发展相对活跃、保险深度较高的保费大省。信泰人寿员工近万人,服务客户数超250万人,2022年规模保费约500亿元。
公告显示,根据信泰人寿未经审计的报表,截至2023年6月末,信泰人寿资产总额2217.75亿元,负债总额 2200.16亿元,净资产17.59亿元。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356.66亿元,净亏损4.78亿元。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优化保险合同负债评估所使用折现率曲线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信泰人寿传统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增提约8.8亿元,从而导致上半年产生亏损。长期来看,此部分增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将在未来保险期间内逐步释放,反映在未来利润中。
信泰人寿2023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6.91亿元,公司并未公布净利润情况。
偿付能力方面,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信泰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是106.27%和121.88%,满足监管要求。
另外,信泰人寿已经多个季度没有披露风险综合评级。去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按照《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评价指标》以及数据报送技术指南的有关要求,公司已通过银保监会“偿二代监管信息系统”按时完成2023年第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的数据报送。
多家险企“补血”
进入2024年,除了信泰人寿有增资动向以外,华泰人寿、长江财险等险企均披露获批增资或拟增资计划。
1月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意华泰人寿注册资本从36.325亿元增加至43.125亿元;1月5日,三峡人寿公告称,其收到监管批复,同意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至约15.37亿元。
1月15日,长江财险公告称,公司2023年第5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最新增资扩股方案。湖北宏泰集团实际认购公司增发股份7.32亿股;长江产投则认购2.55亿股。
从2023年全年来看,保险公司资本补充需求持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国寿财险、阳光保险、太保财险等24家险企获批增资26笔,规模已超400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海外)和泰康养老均完成了两度增资。此外,还有爱心人寿、中信保诚人寿等17家险企已经披露了增资方案,正在等待监管批复。
险企除了采用增资方式“补血”以外,还通过发债方式补充资金。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保险机构共发债1121.7亿元,较2022年增长399.6%,发债的险企包括建信人寿、太平人寿、农银人寿、新华人寿、太平财险等,发行债券的类型主要包括资本补充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有分析人士指出,2023年,保险公司“补血”规模大幅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偿付能力充足率承压、投资收益波动性增大、金融监管趋严、业务端增长面临压力等因素。展望2024年,受偿二代二期规则切换延迟期导致的资本缺口等因素影响,险企资本补充规模的增长趋势或将加强。(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