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国内CXO和药企)
1、药明生物在美国、欧洲、新加坡建厂,就是为了实现本地化供应,和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本地化供应一样。供应链本地化就不存在供应链风险问题,药明生物在欧美的原液厂还在建,其中爱尔兰刚投产。
2、简单看个新闻就断定国际药企更偏三星生物,这过于简单了,药明生物是R、M全链条,三星主要做M,2者订单增长都不错。
3、如果国内药企只是卖权益,而自己不去欧美卖,那就难以实现国际化,市值天花板是比较低的。
4、国内药企现阶段卖权益是自身实力问题,不是谁阻止了它们,美国FDA、支付体系并没有阻拦中国药企开发的药物去美国卖。将来,大概它们还是会自己去欧美开发、销售。
5、百济的BTK在美国上市,并不是因为CEO是美国人,而是因为卡到了一个好点,融资能力也比较好、抓住了机会,其BTK还是中国生产。药明系的高管很多也是美籍,还在美国建厂,股东很多是美资。二者情况并没有什么不同。
6、我们不要把美国想成一个整体,美国是一个非常分散博弈的体系,每年提案变成法案的比例不足10%,一个提案涉及多方利益,会反复博弈。
7、欧美药企全部是私企,它们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做选择,它们的利益和议员、政客并不一致,不能简单化。
8、最终可能的结果:经过沟通,消除误会,涉及中国CXO药明的部分可能会被删除,而涉及人类遗传数据的内容可能成为法案,和我们遗传办规定差不多。
9、美国如果限制中国药企和CXO去美国开展业务,相同的中国也会限制美国药企在中国开展业务,两败俱伤,biden班底是很务实的,正在吸引全球企业去美国投资,这种事出现的概率很低。
10、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可以考虑在美股上市,让更多美资成为利益相关者,这样更加透明化、国际化,也减少阴谋论和业务开展阻力。
$药明生物(0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