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业探讨|AI+机器人=智造未来)
最近AI和机器人非常火,昨天有提到:“AI大模型是基础设施,比大模型更火的是AI Agent,这是面向目标和结果交付的智能体模型,能结合场景提供服务产品化。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的最优载体之一,将是下个万亿级别市场(到2030年)。”
趁着策略会有些空隙,见缝插针,和球友们聊上几句。
先简单回顾下,近期一些重要事件。
全球性巨头事件:英伟达入局机器人企业Figure AI;特斯拉和优必选公开机器人在工厂视频;Open AI首个视频模型Sora横空出世;苹果放弃新能源车而投身AI,等等。
偏二线或硬件厂商进展:ABB公布新一轮AI战略;宇树发布人形机器人H1进化V3.0版本;临港集团与智元机器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坤维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汇川、三花、博众精工入局,等等。
似乎全球AI和机器人巨头们,正在慢慢形成着某种关联。
确实,2023年算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研发元年,整机厂家从年初的10多家发展到年底预计超100家,而机器人在这个时间点爆发,生成式AI是最大的推手。
我之前有个观点,AI最大潜力应用就是人形机器人,现在来看,我们离看到这个概念落地越来越近。
资本市场反映就更快,前段时间热点集中于机器人概念,近期英伟达业绩超预期后立即切换到AI概念,昨天优必选更是直接大涨88%。
连最近策略会如此密集期,某家头部券商依然在“百忙之中”举行主题为“智造未来”论坛,邀请嘉宾大致就分为两类,软件大模型和硬件机器人。
其实我对人形机器人观点比较鲜明,2月底还和粲然一笑老师共同参加了平台官方的访谈,对机器人赛道观点聊得比较清晰。有兴趣可以看下官方整理的PDF,链接为:网页链接。
但其实,当时聊得更多是汽零龙头为代表的国内硬件厂商,其他方向则聊得较少,没想到这几天球友们对软件及应用端问得比较多,那就简单分享下观点。
我觉得在国内AI产业方面,最值得关注就是三类厂商。
第一类是最核心的大模型厂商。
记得去年初AI概念刚刚起步,基本上哪家说自己有大模型,哪家隔天就涨停,非常疯狂。到现在,随着大模型数量不断增长,市场也逐渐冷静和明辨。
全球最领先的大模型基本都诞生在大洋彼岸,以2023年视角,比如OPEN AI GPT-4、谷歌PaLM 2 AI模型、Meta LLaMA-13B模型等都是佼佼者。当然,有个劣势是,大部分在国内无法使用。
好在,除了老美那边,我想全球第二大AI大模型市场就是咱们这边。
一方面,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巨头都有自己大模型(包括商汤在年会时让汤晓鸥教授与观众重逢,背后就体现了其大模型的力量);另一方面,一批手握细分赛道数据的上市公司龙头,都在投研发于大模型,像是金山、恒生、讯飞、创达等等。
我承认,在AI大模型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杀出黑马(比如我司研究员老师推荐过了正在融资的kimi AI,确实挺好用),但这种投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我依然更偏向于跟踪这些龙头们的进展。
第二类是有庞大应用场景的厂商。
最近业内流行一句话叫“苹果再晚也是苹果”,毕竟有用户、场景和软硬件积累,至少在当下,苹果根本不必去追求OpenAI和英伟达直接竞争,拥抱AI,做好合作,成果就够吃了。
同样地,类比国内市场,手里有应用场景的龙头无疑会受益于AI带来提升。我能想到最受益且能形成商业化的,就是金山办公和科大讯飞(毕竟我司就是WPS和讯飞的付费用户),假设AI能够形成真正赋能,那有溢价是很顺畅的。
前段时间还聊到过海康和大华,AI在视频应用方面说不定有惊喜,只是现在无法预测(这也是研究To B企业弊端,难有体验),但能算作一个期权吧。
第三类是有其他赛道经验的硬件厂商。
人工智能的场景落地,除了人形机器人以外,最大应用市场就是手机、电脑和汽车等消费品,以及部分工业机器人。更何况,人形机器人里大部分部件厂商,本就是这些赛道的龙头,比如最熟悉的拓普和三花。
因此,在这些领域里的龙头们,如果本身基石业务稳定,还能有AI赋能或机器人延伸,就是不错投资逻辑,例如视觉传感器韦尔、工控自动化汇川等等。
此外,还有些领域的关注度很高,比如国内机器人整机、光模块、算力、存储等等,倒不是说不看好,而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没有深度覆盖。并且,这些大部分是弹性赛道,动辄就是10cm甚至20cm,大起大落,不展开了。
大概就是这些,我想除了拓普和三花等特斯拉核心供应商,其他AI或机器人赛道算是都讲到了。
短期看,国内厂商们要体现在业绩层面增长并不容易;但长期看,具身智能是不得不关注的赛道,无论是软硬件层面,都是核心发展方向。
我个人角度而言:第一是偏向于特斯拉核心供应商,熟悉程度最高;第二是看好AI赋能的应用场景以及人形机器人潜在部件;第三是对软件赛道和国内机器人厂商保持关注(研究做加法)。
如果觉得汽零龙头已经很“白”(不少球友都提到汽零龙头估计涨不上去),那可以直接看后面两个方向。但仍然建议要跟踪龙头,哪怕缺少一些弹性,但至少有根基业务做支撑。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ETF都在瞄准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领域,对于散户而言倒是挺好,毕竟成长赛道买ETF、成熟赛道找结构性。我自己一般跟踪ETF,就是先找大基金公司,然后着重对比其重仓持股和自身投资理念的匹配性。
这次发现华夏基金两个ETF挺有意思,大仓位都是我喜欢的AI赋能应用和机器人潜在部件,小仓位是一些关注度较高的弹性标的,属于有点守正出奇,也可以分享给球友们。
一个是人工智能AI ETF(515070),前三大重仓分别是海康、科大和韦尔,另一个是机器人ETF(562500),前三大重仓分别是科大、汇川和大华。
看来,科大讯飞确实是比较受公认的核心龙头,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应用场景都很靠前,汇川和韦尔我本身很熟悉,海康和大华则是AI视频应用。
至于后面其他标的就不再列举了,大部分都是热门细分龙头(倒不是小微盘,几乎没有百亿市值以下),有兴趣的球友们可以自行搜索。
最后,AI+机器人,我相信应该就能代表着智造未来,希望能有幸一起共睹!
#人工智能# #AIGC概念# #机器人# $人工智能AIETF(SH515070)$ $机器人ETF(SH562500)$ $科大讯飞(SZ002230)$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