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港股创新药过去18个月的逻辑)
港股创新药2021~2022是普跌而2023~至今这18个月是有主线的,药企之间的股价也是分化的。简单来讲就是持续发展的路径越清晰那么股价表越好。这也是市场整体风险偏好降低以后的选择。整体上可以分为3类。
1:有非常明确发展到盈利的路径。
2:暂时还无法下判断。
3:被市场认为盈利无望,没有前途。
第一类企业股价表现最好,这一年半累计都是上涨的。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盈利路径非常清晰。
第二类企业属于市场还有很大的分歧,在可持续发展上无法达成一致性预期。股价一般都是下跌,但跌幅可控。
第三类是最惨的,被市场认为商业模式无法跑通,盈利无望。这类企业数量上占比最大,跌幅一般是50~90%不等。
我认为未来也会持续这个逻辑,第一类企业会跟着业绩慢慢涨,第2~3类如果能展现出经营成果,扭转预期到第1类会有很大的估值修复涨幅。第3类企业则是陷阱,绝对要避免。纵观整个港股创新药,几乎所有药企都符合这个规律,只有一个例外,那也是因为有一个巨大的预期让股价在2022年没跌。
至于国内企业能持续发展,但天花板在哪里?我认为天花板有2层。第一层是国内市场能做到多大。目前国际巨头在国内市场能做到400亿销售额。我认为未来本土企业达到甚至超过这个销售是可以预期的。在多个行业里面已经证明一旦国内企业突破技术上的瓶颈那么追赶外企是非常快的,因为国内有工程师红利,整体相对低成本,又特别的卷。第二层就是成功出海国际化打破国内市场的天花板。这个上限就是几百亿美元的级别,支撑千亿美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