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随着宏观环境变化,未来关注以下几点)
在过去几个月中国的多资产回报远远高于全球市场,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周期与全球通胀周期的错位所致,中国央行及决策层在年初向市场投放了较充裕的流动性,而商品又受益于全球通胀环境,因此中国债券与商品资产在过去几个月表现突出。
聚焦中国的多资产回报水平普遍取得超过10%-12%甚至更高的回报水平,而全球市场多资产普遍偏弱,仅录的约2%-3%的回报水平,主要受制于流动性,全球债券在过去数月熊市加剧,同时全球主要通胀资产受制于需求及经济表现,表现差强人意。
随着限制性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随着环境变化,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全球经济热转冷似乎已经越来越临近,通胀中枢重新跟随宏观趋势回归,若无外在条件改善将可能极大程度制约通胀类商品表现。
2)中国央行货币边际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变化,在没有新一轮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并不急于扩大宽松,并且频繁指导,不希望长债收益率下的过快。当然长短端信用利差例如10-1Y已回归至相对合理的水平。但是最新的订单数据下滑较快,二季度很有可能是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全年高点。意味着流动性边际上无法带来进攻性,而增长的新的矛盾开始出现。
3)当然,全球依然可以看到普遍性并且突出的投资机遇。首先欧洲央行将率先降息,其次是美国,预期分别是欧洲在6月7月,美国在9月。降息之后将为全球流动性及增长带来新的预期。因此在三季度要重点观察全球利率及原油的表现情况。但在降息全部落地前,我们都需要对需求降温保持高度的警惕。
4)另一方面,全球利率中枢将伴随需求端降温开始重新逐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与空间将可能受制于相对偏高的价格水平,更多是对冲并且防范需求端的过度下滑所带来的风险。若顺利,从这个维度而言我们有望在2025年年中之前看到美国通胀中枢回落至2.5%-3%,对应30Y美债合意区间应该在3.6%-3.8%的下沿,上沿我个人预期在4%-4.3%。
5)5.25%-5.5%的基准利率水平,目前看足以遏制3%-3.5%的通胀,越往后,通胀越难以成为核心的矛盾。我曾多次查阅历史数次高通胀时期,通胀摆动的前提是油价需要屡创新高,并且薪资增速要超过5%甚至更高的水平。若上述条件无法维持,将难以支持通胀向高位重新摆动。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降息之后,全球需求端的恢复情况,以及能源价格表现。但长期而言全球通胀中枢基本上在2%-4%。这一环境将继续支持全球股票的表现,但阶段性全球债券与商品资产将完成周期错位,商弱,但债券与股票有更突出表现的时期。
6)中国则更为复杂,增长具备挑战,资本回报与利率长周期的下行趋势并未结束,并且随着商品降温,中国cpi的表现依然值得关注。但我们的权益资产估值并不贵,企业盈利扩张虽然依然具备挑战,但海外流动性扩张周期的到来,对中国增长依然会有支撑,因此这一时期股票与债券依然值得保持布局。但短期内,在央行指导下流动性预期的扰动可能还是难以避免。
7)分市场来看,全球依然具备较多的增长类的超额收益机遇,美国AI产业增长较快,将成为可以长期抵抗高利率与高通胀的行业。
而技术革命往往会带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振,并且逐步影响就业市场。另外在全球需求降温,日本与韩国出口也开始降温,日银进一步提高利率的空间也并不大,而日本依然保留温和通胀以及较好的充分就业,而接近0的利率水平依然可以推升日本资产的长期回报水平。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印度市场GDP高速增长的机遇,超过7%的增速,而通胀约4%,经济的实际增长从印度的银行业盈利情况可以看到,大银行过去3-5年录的超过30%的净利润复合增长。增长与通胀是支持风险资产表现的长期最根本因素。因此需要聚焦高速增长的市场及产业。
8)长期而言,我希望将长雪全天候的收益来源分散在那些高速增长,通胀趋势显著的不同市场,在通胀下行期我们可以做多债券,通胀上行我们可以做多商品,增长长期向上我们可以做多股票。使得策略的收益长期来源分散在
跨市场,跨资产,及跨经济周期,从而达成长期稳定回报。
以上仅供参考。
$长雪全天候高波(P001459)$ $长雪全天候中波1号(P0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