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纯手工测评:港股红利指数基金怎么选?)
别催了别催了,你们要的港股红利测评贴来了~
大家好,我是(●—●)。
最近港股的一波大反攻+红利税取消的预期,
令家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片估值洼地。
应@今日话题 及家人@ETF复利卅年的風景 的盛情邀请,
现对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港股类指数基金做一个梳理。
本文分为指数编制、指数表现、指数基金三部分。
大白在微盘指数——宽基中的战斗基,贝塔中的贝吉塔!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比喻,
分析指数,编制方案是它的“命格”,这是出生前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市场则是他的“运势”,出生后具体怎么走就看造化了。
据此,我们根据“港”“恒生”“红利”“股息”为关键词,
筛选出全市场存续的10只港股红利类ETF,它们对应了八条指数,
大白将他们分为简单红利策略、红利plus策略(红利+其他因子)及主题红利策略(某类主题下的红利策略)三大类。
以下是它们的编制方案:
这块纯手工摘录,以我一字一字扒拉的感受,
①恒生指数:很精致,各种设限
流动性、波动率尤其明显,所有指数都设有“缓冲区”。
应该是自己人更了解自己那可怜的流动性,他们所有相关指数在选样的时候就踢了波动率大的票,以至于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恒生的所有红利其实都属于红利低波。
另外对于股价、个股权重、个股上市时间都有明确约定。
②中证指数:粗枝大叶,只抓重点
“现金股息率为正”就把我给整不会了,请问这个数字怎么能变成负数?
表面上各种不设限,个股权重、上市时间、股价等,但对于要害的都还有要求,比如连续分红,流动性门槛、市值门槛
③标普指数:均衡,再均衡
就很有“均衡”“中性”的哲思,比如个股5%权重上限,行业中性且30%权重上限。
家人们,从这个表中你们看得出谁的“基因”更优秀,后市表现更好吗?
其实编制方案不仅仅是一种“命格”,更代表着一种投资思路和策略。
根据前述的方案,我们看看他们实际的表现:
图中指数们的表现(指数回报都用含分红的全收益表示),不知是否与你们的预期相符?
由于8只指数中3个是2019年以后发布,因此我们将起始日设为2020年1月1日,最大限度囊括所有指数。(发布以后才是实打实的走势,基日开始会有模拟盘的美化嫌疑。)
简单的分析一下:
①红利单因子: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中证的吊打恒生。四年半左右,前者+5%与后者-5%的年化收益形成了尴尬的对称,“粗犷豪迈”反而比“精打细算”更优秀,分年度、夏普卡玛指标也都完胜,涨多跌少的典范属于是。
如果一定要从编制方案里面找原因,我觉得是不是港股大盘股质地会更好一些?另外为啥恒生能把地产选成第二大行业?
②红利plus:
港股通高息精选完胜,以年化近9%成为了全场最靓的崽。这货其实等于一个红利+质量+成长指数,对背后公司的质地有了更多要求。看了估值,感慨——但凡与成长靠一点边儿,都不会便宜。在良好质地支撑下的估值扩张,从收益风险指标上来讲也算“涨得多跌的少”的类型,显然持有体验舒适度拉满。
这种表现,从编制方案中几乎就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了。
有点意外的是标普港股通红利低波,一顿分散均衡下来,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主要是2020年回撤近20%,虽然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但看了编制修订方案,“近12个月经营现金流非负”是彼时加上的,似乎当时在补什么漏洞。
如果说还有漏洞,那么就是“连续三年分红”这个重要条件居然没有!感觉隐隐约约是个坑。
③主题红利:
这个表现还是,中证的央企红利吊打恒生的内地高股息。大陆比香港更懂香港?似乎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方法,这一点我其实就很不李姐,当然也可能业绩历史还比较短?家人们谁懂啊?
相信不少家人是直接略过前文跳到这里~
根据前面的介绍,我们来看看实际的基金表现。
投资港股,汇率、红利税和QDII额度是几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汇率的存在,使基金净值走势与指数之间天然存在差异;
红利税是走港股通通道家人们无法言说的痛(20%以上),当然减税已经在路上。
QDII可以绕开高额的红利税,但每家额度紧俏又是个问题。
一些建议:
别只盯着基金过往表现,应该结合编制方案与指数情况看看。
①对于吃息佬,关注已有分红历史的。
②对于长期持有享受增值的,关注基金经理跟踪精准前提下,超额的水平。
③对于场内交易的,买溢价率低,成交活跃的。
最后,好奇你们最感兴趣的是文中哪张图?
评论区告诉大白,隐隐约约感觉这是个有意思的投资心理测试哦~
(码字+测算+作图太不易,求赞求转求好评!)
#老司基硬核测评#$民生加银港股通高股息A(F004532)$ $港股通红利ETF(SH513530)$ $港股红利ETF(SZ159691)$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小秘书#雪球ETF星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