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红利还能“红”多久?

来源:雪球 作者:荒原资产凌鹏 2024-07-22 11:31: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红利还能“红”多久?)

当前“红利投资”已然成为热点,我们在7月18日国联策略会、19日平安线上路演讲解了对“红利投资”的理解,标题是《归来,不再是少年》54分钟的视频如下,供大家参考。

网页链接

除了上述视频,还有两点补充:

其一:“红利”一词并不准确!

A股喜欢总结若干词汇囊括整个行情,但很多时候这些词汇并不能准确表达。比如2012年我做首席策略的时候提出“中盘蓝筹”,但实际上我也不能准确定义何为“中盘蓝筹”;2019--2021年大家说“核心资产”,但何为中国的“核心资产”,是不是只要涨了就算?

当前的“红利”投资也是如此,我个人认为“红利”二字并不能准确表达我对这波行情的理解。我们2021年开始配置这些资产的时候,还没有“红利投资”、“中特估”、“避险行情”、“国债收益率下行”等等说辞,我们仅从产业、估值等角度出发,发现这类资产的性价比极大。

因此,如果把这波行情简化为“红利”,只看股息率这一个指标,那就没有把握这波行情的精髓。

其二:A股为何不喜欢“红利投资”?

当前“红利投资”热度有所上升,但从客观数据看,无论是机构配置还是这类股票的交易换手,都还谈不上“抱团”、“过热”。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很令人费解,因为过去三年这些资产相对收益明显、今年更是有较好的绝对收益,但主流投资界依然处于“嘴上说、手中无”的阶段。

究其根本,是因为过去十几年,主流投资界习惯了“少年”的投资方式。无论2005--2007年的周期蓝筹、2013--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2019--2021年的新能源,都是一种“少年行情”。大家看渗透率、看未来成长空间。

我在《为什么A股崇尚成长投资?》、《时代BETA和周期轮回》等文章中分析过A股为啥青睐“少年”,本质上过去这么多年,A股只有少年、没有中年,所以这种投资方法的形成有历史背景。

但当前“少年”青黄不接,AI还处于“婴儿”阶段,和2013年初的移动互联网、2019年的新能源不可同日而语。A股现在强行而为之,也是一种无奈,但可能还是主题、类似2009年初的新能源。关于此点,详见我之前的文章《2013—2015年的TMT》、《数字经济和中特估,谁堪大任?》。

现在和过往的最大区别就是“当前有一批中年归来”。它们经过十几年的产业调整、估值低企、市场研究不够,存在着巨大的“预期差”。这不是简单的几个点股息率,而是十几年产业调整磨出来的机会。并且,它们数量众多、在A股中的市值占比足够。过去几年,诸如工程机械、航运、煤炭、五大行都在归来。目前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旦蔚然成风,A股怎会一直在3000点徘徊?

“中年”的投资方法和“少年”有所不同,不能用“少年”那套法则衡量“中年”。它们确实没有成长性、没有广阔空间,但未必没有价值。这也是现如今很多人还想不明白“为何过去三年,以中石油、中石化、交通银行等“平庸”的基本面,股价能涨这么多”?

投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客观和诚实,不能因为偏见和自己的钱包做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交通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