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票质押频踩雷,国海证券的市值缩水严重)
国海证券(000750.SZ)近年来被一个巨大的"雷"所困扰,这颗"雷"不断发出"声响",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市场表现。自2018年以来,国海证券累计15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总额高达17.68亿元,直接导致净利润减少13.27亿元。这一系列的减值准备主要源于公司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而这也成为了困扰国海证券多年的"心病"。
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爆发
国海证券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曾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24项诉讼、仲裁中,有14项涉及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其中包括与东方园林创始人何巧女和联建光电第二大股东何吉伦的多起纠纷。这些纠纷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还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信心。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股票价格的市场波动。一旦股价大幅下跌,客户无法补充质押,就可能触发强制平仓,给券商带来利息和本金的损失。这种风险在国海证券等多家券商的股票质押业务中频繁出现,成为了行业的普遍问题。
持续计提减值的连锁反应
国海证券频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仅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利润,还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持续的资产减值计提不仅削弱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潜力的信心,还可能对公司的股价表现及信用评级产生连锁性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国海证券的股价已经从2015年6月5日的12.91元/股历史高点,跌至2024年7月30日的2.96元/股,总市值仅为189亿元。这种持续的股价下跌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也增加了公司未来融资的难度。
未来发展之路:风险管理与业务转型
面对这一困境,国海证券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扭转局面。首先,公司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在股票质押业务方面。
国海证券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24.07%,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公司还应该继续压缩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规模,从2018年的83.71亿元峰值逐步减少到2023年末的28.4亿元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国海证券的案例为整个证券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所有券商要重视风险管理,审慎开展高风险业务。只有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证券公司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