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擒牛记】从消费到财政:政策调控背后的经济逻辑)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由于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以及流动性方面,大众的悲观预期越来越浓厚,市场普遍关注中国是否会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在当下这个关键节点,市场对颁布重大调控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分项拆分当下各个经济部门的状况。对此,深圳经纶纵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王海光先生也发表了他的看法。
在消费方面,一线城市的消费疲软现象尤为明显,王海光指出,主要原因包括财产性收入的下降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减弱。例如,北京、上海的财产性收入占比高达15%以上,地产调整导致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社会集团消费的减少也反映在北京餐饮业正餐服务的亏损上。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8月份销售数据未见好转,表明房地产投资可能正在减弱。王海光分析,基础设施投资同样受到资金和项目短缺的影响,导致实物工作量走弱,进而影响PMI表现。他认为,当前的经济提振需要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注入更多资金,以促进实际工作量的回升。
在财政政策方面,收入减少,尤其是税收和土地出让金两大主要收入源的大幅下降,是当前财政压力的主要原因。王海光指出,下半年财政收入的改善空间有限,同时支出受到偿债压力的制约,专项债发行速度偏慢。预计财政政策在实物量上的体现可能偏弱,需密切关注后续专项债发行的用途变化。
在出口方面,王海光认为,当前特朗普和哈里斯的辩论中,双方都在强调各自的政策主张,大选的不确定性确实对市场预期构成了压力。他预计,四季度大选结果明朗后,政策博弈的风险将会消退,成为观察出口和市场表现的关键窗口。
综上所述,王海光总结道,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导向,短期内大规模财政扩张的可能性较低,除非出现突发事件。稳增长政策的加码时机,可能要等到11月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和中国出口数据进一步明确之后,届时政策层面或会有更积极的调整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同时,由于基数效应,11月起出口数据可能出现回落,甚至12月存在同比转负的风险,这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对政策干预的需求。因此,年底至年初的政策博弈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灵犀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