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说说英特尔最近的几个业务进展)
虽说牙膏厂在媒体眼里已经是半身入土、吃枣药丸,基本上失去了呼吸的权力,不过最近这两周,$英特尔(INTC)$ 的某些业务进展,在我看来还是蛮有价值的,专门开个帖子记录一下。
第一,关于Lunar Lake的解禁
一句话概括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强力后招的话,$高通(QCOM)$ 拉着微软忽悠了一年多的所谓WOA,差不多可以宣告谢幕了……
其实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很滑稽,英特尔打入手机SoC有多难,高通杀入x86 PC就有多难,而高通在手机SoC的市场地位,其实还赶不上牙膏厂CCG在PC客户端的市场地位,典型的人菜,瘾大。
说句马后炮的话,如果“长续航”真的有那么大杀伤力,过去几年,$AMD(AMD)$ 的CPU在能耗比上一直稳压英特尔一头,为啥在客户端PC的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十几呢?
当然,高通也不亏,X Elite就算在PC市场上卖不动,改一改规格拿去做智能座舱芯片,又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那才是高通应该去的地方。
话说回来,我其实不指望Lunar Lake能帮蓝厂贡献多少营收,过去几年,对续航极度敏感的客户群体,基本都被MacBook洗过好几遍了,而且目前为止Lunar Lake的后续产品没有任何消息,这东西到底会不会是昙花一现,现在真的不好说。
不过,无论如何,后面的剧情都跟高通无关了。
第二,关于P核Granite Rapids的发布
这个事儿对英特尔基本面的影响,其实比Lunar Lake大得多。
过去几年,英特尔和AMD的竞争,一言以蔽之,PC端农企属于雷声大雨点小,服务器端苏妈则是人狠话不多。
如果目前的趋势不能被抑制的话,明年的某个时间点,AMD在服务器CPU市场上超过英特尔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而Granite Rapids,是过去这几年,英特尔第一次把制程和性能差距,拉近到一代以内。甚至,如果截止到今天的话,英特尔的新U在性能上,其实是压过了农企在售产品一截的。
当然,下个月农企的第五代EPYC Turin就要出来了,到时候在绝对性能方面,Turin大概率还是要反超Granite Rapids一头的,但应该无法形成绝对压制的局面了,毕竟Turin对标Granite Rapids的大核版本,用的是N4P而不是N3E,在制程上和Intel 3基本上不存在代差了。
如果用战争语言来描述,Granite Rapids的发布,意味着英特尔从且战且退,正式转入到战略相持的局面,虽然距离反攻还早,但防线开始逐步稳定了。
而蓝厂真正的反攻,得一直等到18A大规模量产之后,Clearwater Forest/Diamond Rapids的组合应该是蓝厂首次在性能/制程方面完成对AMD的战略反超(起码蓝厂是这么计划的,实际行不行到时候再看吧),时间点大概在25年下半年到26年上半年。
第三,为AWS生产定制款至强
之所以把这件事单独列出来,是因为,除了单纯的财务收益之外,这件事其实是对于Pat心目中IDM2.0终极形态的一次很好的现场演示——虽然IDM2.0到底能不能成功, 现在被媒体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简而言之,对于英特尔来说,除了完全的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现有的业务模式)和类似台积电的芯片代工生产之外,还有第三条路,就是为大客户生产专属定制款的产品,这种业务形态其实是介于自研和代工之间的。
打个比方,一个典型的定制款芯片,可能是由五个Die构成的,其中四个是英特尔的XEON原有的,但第五个Die是由客户针对某种特定业务需求定制开发的,甚至是由台积电或者三星生产,然后五个Die通过英特尔的先进封装给攒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芯片。
这种半定制化生产的芯片,其实是IDM2.0战略里,和台积电截然不同的一种形态,也是英特尔心目中,未来会变得越来越普遍的一种业务模式。它结合了自研芯片的灵活性,和通用型产品的低成本,对于那些有自研芯片的需求,但又不想一切从零开始设计的客户来说,会是一种很灵活也比较省钱的选择。
可以确信,蓝厂与AWS的合作,肯定不是这种模式唯一的案例,后面还有谁,是值得期待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