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陷入薪酬调整传闻 招商证券“降本增效”进行时)
近日,市场传言称,招商证券(600999.SH)正在采取调降薪酬等措施,投行部门工资减半、奖金取消。
12月12日,经济观察网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招商证券,对于上述消息是否属实,对方回复表示,此事由媒体公关部对外应对。截至发稿时,招商证券媒体公关部暂未对此作出回应。
经济观察网从一位招商证券投行部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该公司还未正式下发降薪相关的通知。
投行业务下滑,降本增效进行时
12月12日,上述招商证券投行部人士表示,最新薪资还没有下调,12月初其刚收到2023年的年终奖。该人士表示,有些同事的年终奖确实显示为“0”,但也有部分承做了很多项目的业务骨干收到了年终奖,约为一个月的工资。
该人士称,2024年确实感受到了公司“降本增效”的动作。以债券承做为例,2024年,该公司的项目量明显增长,但从事债券承做的员工有所减少,以前一个项目由两个人来操作,现在出现了一个人同时承做七八个项目的情况,并且严格管控实习生的招聘,债券项目承做人士的工作量和压力更大了。
上述人士称,在IPO节奏放缓的市场环境下,上半年招商证券的相关管理层曾动员过投行内部的股权项目人士一起做债券业务,但鲜少有响应动员的。
投行部门降薪一事备受关注,跟招商证券今年以来投行业务收入明显下滑有关。三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其前三季度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4.19亿元,同比下滑43.83%。
实际上,早在2022年,招商证券员工人均薪酬下降就备受关注。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招商证券2022年的人均薪酬从2021年的69.27万元下降至46.47万元,2023年的人均薪酬为45.65万元。
近两年,招商证券高管的薪酬也大幅缩水。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招商证券董事长霍达的年薪为763.67万元,2023年降至298.94万元。在2016年至2018年,招商证券高管中薪酬最高的人是总裁,比如2016年至2017年,任招商证券总裁的王岩年薪约800多万元;2018年,任该公司总裁的熊剑涛年薪超过了900万元。
2021年10月7日,熊剑涛辞任招商证券总裁一职,2023年11月,熊剑涛因违法买卖股票行为被证监会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招商证券现任执行董事、总裁吴宗敏的年薪,2022年为322.86万元,2023年下滑到298.54万元。
在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吴宗敏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率(业务及管理费/剔除其他业务成本的营业收入)为47.31%,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排名上市券商第三。他还提及,公司推进了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推进预算管理转型,对各类费用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确保重点费用保障到位,一般性费用坚决压缩。
Wind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2月12日,招商证券股权承销金额为81.81亿元,同比下滑43.94%。
在IPO业务方面,招商证券2024年有3个项目上会,分别为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马克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马克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5月16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公告“暂缓审议”。
投行人薪酬普遍下降
自2023年以来,曾被视为金融“金领”的投行人,收入一降再降。
多位券商投行部门人士表示,从2024年5月开始,投行业务占据重要市场地位的中信证券(600030.SH)、中金公司(601995.SH)、中信建投(601066.SH)(业内称“三中”)陆续对投行业务员工的薪酬和岗位进行调整,降幅约两成。
在“三中”之后,不少券商对投行部门调降薪酬和年终奖金。
上述招商证券投行部人士表示,其税前月薪仅有约1万元,若薪酬下调,自己很难负担房贷。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券商投行人士称,自己有多年投行从业经历。2024年。他从一家头部券商跳槽进入另一家头部券商之后,新一轮降薪潮来袭。年龄逼近35岁“门槛”的他,现在税前月薪不足2万元,并且今年没有收到2023年的年终奖。
近期,随着股市上涨行情启动,并购重组、再融资业务有所活跃,但是投行人的收入尚未回暖。
自2024年初开始,为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沪深证券交易所启动“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A股上市公司密集发布《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43家上市券商中,招商证券等12家券商在《行动方案》中提到了薪酬问题。
招商证券在《行动方案》中表示:2023年,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率为47.68%(营业收入剔除其他业务成本),在营业收入前十券商中最低,实现了利润增、人效升、费用减的提质增效经营局面。
招商证券还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绩效薪酬激励机制,以绩效导向为原则,根据岗位、公司经营指标、监管分类评级结果及党建工作考核结果等确定薪酬水平,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匹配,与同行业情况相协调,同时明确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并严格对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