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谈谈一类很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23年下半年个人比较迷茫时,大概在8-9月想明白一些事情,当时只给了几位好友看,24年4月以文章形式发布出来,就是个人专栏文章里置顶的那篇:
网页链接{最近二年港股的二种投资方法 第一种是找被市场认为无法规模化盈利的公司,在它即将或刚进入规模化盈利时买入20年牛市是疯牛,市场极度乐观,表现在看得远且... - 雪球}
结合24年的投资经历和港股、中概互联网相关公司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炼出一类绝佳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本质是上篇文章里提到的二种投资机会的结合体
当一个公司它有二个业务或业务可以分为二个结构:其中一个老业务过去是盈利但因为内外部因素处于经营周期的底部,另一个新业务是亏损或盈利贡献很小。因为过去2-3年的港股市场风格的原因,周期底部的老业务大家觉得就那样没啥成长给的估值会很低(可能10倍左右),亏损或盈利很小的新业务基本没给估值甚至负估值,整体估值可能就是业绩低点的10倍左右甚至低于10倍(新业务负估值时)
这类公司一旦老业务的经营周期转向,同时新业务在发展多年后开始对收入和利润做贡献(亏损减少甚至贡献利润),会迎来四击:老业务eps提升、老业务估值提升、新业务eps由负到正、新业务估值提升
这样公司的机会会比一元结构的公司大很多,往往一二年内(长期不一定)涨幅100-200%都算少的,多的大几倍
24年的小米(老业务和电车)是、美团(核心商业、新业务)是、携程也是(国内和跨境)、心动也是(taptap和游戏)、包括泡泡也是(国内和海外)
25年大概率也会有类似的机会出现,但是相对来说会越来越少,因为如小米、携程、泡泡现在二个业务都属于高度定价了,后续就不符合了(当然不等于不会再涨,后续业绩超预期即可),而心动的taptap和美团的新业务则属于目前还没有被定价的
其它股票如拼多多和阿里,也大致符合:拼多多的国内和海外,国内目前处于经营周期低点,海外没被定价,但是国内业务还没转向;阿里核心电商目前也是处于经营周期低点,云和蚂蚁也没定价,同样核心电商也没转向
这类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就是要避免新业务前期就给估值甚至较大估值(会有较大的风险),最好的状态是一个已经投入三五年甚至更长但因为亏损,过去市场给的负估值或没给估值但实际上该业务每年的价值都在增长,当某一年进入加速发展或突然盈亏平衡时,大家再去想未来能赚多少钱,会有极大的爆发力——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