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业探讨|国内限制磷酸铁锂出口的初步解读)
1月2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具体调整有三个方面:拟新增1项技术条目、修改1项技术条目、删除3项技术条目,为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创造积极条件。
这最后一句话,就说明大方向是很开放的,因此那项被新增限制的就更值得注意,说明相关部门是真的很不想她出口。
而这个新增赛道,就是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再具体点,就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
首先,为什么是磷酸铁锂?
新能源车电池一般分为两种,三元和铁锂,最明显区别就是,三元续航高但是贵,磷酸铁锂便宜但续航低。
刚开始造车,续航是很重要的指标,我能开300公里,你只能开200公里,差距有50%,大部分人都选择三元电池,当年市占率一度高达80%以上。
后来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也做起来了,续航越做越长,我能开600公里,你能开500公里,差距缩小到20%,这时候性价比和安全性优势就显得更重要。
于是事情就出现了两级反转,2024年1-11月,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达348GWh,同比增长超过50%,占到总装机量的70%以上。
欧美市场看到磷酸铁锂这么好,也纷纷开始“临阵倒戈”。
比如,欧洲电池制造厂ACC在去年放弃三元电池路线,转为磷酸铁锂;
比如,美国电池初创公司ONE新工厂继续扩张,计划给20万辆电动车提供磷酸铁锂电池;
再比如,特斯拉就非常看好磷酸铁锂的应用前景,Model 3后驱版车型就已经使用,马斯克还声称未来2/3车型都会用磷酸铁锂电池。
因此,限制磷酸铁锂,就是限制了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
其次,国内磷酸铁锂在全球是个什么水平?
磷酸铁锂好是好,但如果各国都能掌握技术,那咱们限制或不限制就没什么区别。
给球友们看两组数据:
第一,2024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10名里,有6家是中国企业,而且合计市占率达到65%,剩下4家海外企业的市占率只有24%;
第二,全球70%以上的锂电池是在中国生产的,其中90%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中国企业生产。
显然,中国企业在磷酸铁锂方面的实力非常强,限制出口的影响力不小。
同时根据调整意见稿,这轮限制出口的对象是:
压实密度≥2.58g/cc,0.1C放电下可逆容量≥160mAh/g,首次库伦效率≥97%的磷酸铁锂制备技术;压实密度≥2.38g/cc,0.1C放电下可逆容量≥155mAh/g,首次库伦效率≥90%的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
这些专业且复杂的技术标准,概括来说就是两个字:先进。
并不是阿猫阿狗都限制,而是冲着高端和高性能的磷酸铁锂电池,有业内人士坦言:“能够计划出台这项限制出口的措施,其实也传递出中国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的底气。”
再往下思考,就是对国内企业的影响程度。
有朋友问我,虽然国内企业在磷酸铁锂方面有很大优势,但如果不给出口销售,不就赚不到老外的钱了吗?
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做投资必须要思考的维度。
卖方分析师们先给出了答案:
第一,磷酸盐正极技术在限制名单而不在禁止出口名单,企业可向商务部服贸司递交申请豁免限制,服贸司会根据企业出口产品、出口国家等综合考量审批,可参考其他限制出口产品标准化流程。
第二,限制技术出口而不是产品出口,主要包括技术授权及海外建厂,不影响当前正极端/电池端的产品出口,目前有产能出口的龙蟠,万润、裕能等目前主要布局成熟批量产品暂未受到影响,远期建设可能规避建设高端产能。
第三,只限制最高端技术,对正极厂来说目前普通大批量技术不影响,目前只限制压实密度≥2.58g/cc技术,目前仅有较少数公司可以做到,在总体产品中占比较小。
简单而言就是影响不大,大部分厂商不涉及高端磷酸铁锂,限制技术出口而不是产品出口,以及限制并不是禁止,留有商量空间。
我想再补充一个角度,就是如何界定“技术出口”。
根据相关条例规定,技术出口指的是从中国境内向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同时,海外建厂过程中还涉及生产工艺、产品配方、操作流程授权,以及对当地员工设备操作培训等,也属于一种技术出口。
那么“海外建厂”里,如果是海外独资的中国工厂,以及中资控股的海外工厂,是否属于限制名单内呢?
如果不被限制,以后趋势就是更多国内企业会到海外建厂,老外也不得不欢迎(否则就得不到磷酸铁锂技术);如果也会被限制,那就是“一刀切”,供给很可能会超过需求,加速国内厂商出清。
当然,现在还处于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后续相关政策细节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具体实施影响还有待观察。
但我想,新政策对国内企业影响不会太负面,毕竟是咱们主动出击,按理要保持国内企业竞争力和技术代差,去获得更多利润。
如果到头来对自家企业都是弊大于利,好像就适得其反了。
最后,把视角再放得更高一些,就是贸易战的反制。
美国方面,2022年8月一纸《通胀削减法案》,对电池原材料开采、加工、回收等做出限制,2024年9月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由25%提升至100%。
欧盟方面,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确认,在现有10%关税基础上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的关税,同时还计划要求中国企业转让技术给欧洲企业,以换取欧盟的补助。
这些种种,都在逼着国内企业到海外建厂,带去技术、岗位和税收。
但是,一方面出海建厂的成本和风险很高,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另一方面有技术泄露的风险,万一给老外都学去了,国内企业竞争力就会下降。
同样的风险担忧,在美国身上就是芯片半导体产业,不断加码制裁和限制出口,就是不希望非美地区的技术发展过快,威胁到美国的领先地位。
看到有位网友描绘的挺生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制裁半导体产业,我就拿动力电池下手。”
大洋两岸的超级大国,贸易战和科技战依然激烈,你来我往,却也是避免不了的必经之路。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磷酸铁锂# $宁德时代(SZ300750)$ $龙蟠科技(SH603906)$ $湖南裕能(SZ301358)$ @雪球创作者中心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