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中远海控:三个“子女”的定位和贡献!向世界,向深海,向未来!

来源:雪球 作者:养叔的猫 2025-01-24 09:33: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远海控:三个“子女”的定位和贡献!向世界,向深海,向未来!)

先上一个组织架构图:

中远海控的3家控股公司——

中远海运集运是“皇太子”,坐镇东宫,协助集团处理事务,毕竟集运是中远海控的核心业务,承担了大部分营收KPI。

东方海外是“长公主”,坐镇香港,面向全球,每年都会给中远海控带来不菲的收益,对中远海控来说,面子里子都有。

中远海运港口是“亲王”,他和中远海运集运,一母同胞,只是在定位上,聚焦港口(码头),在全球范围内到处“拜码头”拉“关系”,为大哥排忧解难。

1、皇太子——中远海运集运。

去年前三季度,中远海运集运业务收入1169亿元。净利润244亿。可以说,贡献了净利润的大头。

坐镇东宫,目光长远,自2016年被册封太子以来,就以建设海运强国为己任,秉持“价值·因运而生”理念,持续推动全球化、数字化、端到端、双品牌发展,不断提高海运服务品质,全力建设全程服务品牌。

截止目前,中远海运集运,运营着538艘集装箱船舶,覆盖全球629个港口,429条航线!

在长公主东方海外的协助下,姐弟同心,打造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双品牌”船队。

(1)汽车运输

面对汽车企业快速增长的出口需求,中远海运集运自主研发整车支架技术,成功实施了首批整车出口项目。通过整车运输端到端全链路服务,为中国的民族汽车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车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供应链保障。

此外,中远海运集运还通过与家电、光伏、化工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客户,在集装箱运输、端到端物流供应链、海外合作、数字化转型、集中采购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全新的、高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体系。

(2)冷链运输

中远海运集运具有代表性的冷链运输服务,以最先进的节能设计、广泛的温度设置范围、精确的温度控制、多段温度设置功能、冷处理、气调箱、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客户设计个性化冷链服务。

通过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和丰富的当地经验,以最快速度将客户的冷藏、冷冻货物,保质、保鲜地送达目的地。目前,已成功多次承运大批量的牛油果、梅州柚、荔枝、鲜花、樱桃、榴莲等对保鲜要求极高的生鲜产品。

(3)通道运输

中远海运集运不断扩大中欧班列和国内海铁联运的合作规模,在全国各地打造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通道产品,推动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长三角绿色通道建设,为客户开通定制化专列。

在海外,中远海运集运依托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枢纽地位,打造的中欧陆海快线品牌,已日益发展成为中欧贸易的第三条物流大通道,成为连接中欧的重要桥梁。

2、长公主——东方海外

2018年获封“东方紫金花长公主”后,联手太子,开拓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受益于中远海控带来的规模效益,通过统筹运力和集装箱安排,优化航线船型配置,完善航线网络,统一燃油采购,大幅提高了运营效率。尤其是加入中远海控所在的海洋联盟,享受到了全球网络、全球调箱以及舱位互换的规模效应,成长性更高成本节约空间更大。

长公主旗下打造的“货讯通”是全球三大公共订舱平台之一,通过工作区数字化、货柜库存与回流的智能管理提升中后台运营效率,与九大船公司共同构建基于区块链的联盟GSBN的产业链生态圈。

长公主的贡献和价值,大家可移步去看她的财报,这里就不赘述了。

3、亲王——中远海运港口

在三个控股子公司里,中远海运港口的地位不可忽视。

作为全球领先的港口物流服务商,其码头组合遍布中国沿海五大港口群及长江中下游、欧洲、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南美洲及非洲等。截至2025年1月23日,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47个港口(中国地区30个,海外17个)运营及管理431个泊位(中国地区345个,海外86个),年处理能力达约1.3亿标准箱。

(1)从2023年和2022年的数据来看。

2023年总吞吐量达到135,808,554标准箱,同比增长4.4%。

权益吞吐量为43,381,201标准箱,同比增长3.1%。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0.9%至14.54亿美元。

股东应占利润增长5.8%至3.25亿美元。

中国区域占总吞吐量的75.9%,达到103,065,210标准箱,同比增长4.8%;

海外地区占24.1%,达到32,743,344标准箱,同比增长3.1%。

中国各区域下,环渤海地区表现最好,增长8.0%。西南沿海增长14.3%,受益于RCEP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珠江三角洲基本持平,增长0.4%。东南沿海出现下降,同比下降6.9%。

(2)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

全年总吞吐量达111,862,700 TEU(参照中远海运港口官网发布的2024年吞吐量报告)。

同比增长率呈现逐季下降趋势:Q1(9.2%) → Q2(6.8%) → Q3(4.8%) → Q4(2.7%)。

单季度吞吐量最高出现在Q3,达29,108,800 TEU。

1)区域表现方面:

海外港口总量(34,224,500 TEU),约占总量30.6%。

珠三角是国内最大港口群(28,756,200 TEU),约占25.7%。

环渤海(17,380,200 TEU)和长三角(16,484,300 TEU)规模相当。

西南沿海(9,015,200 TEU)和东南沿海(6,002,200 TEU)规模较小。

2)增长特点:

西南沿海上半年增长最快(Q1:20.3%, Q2:19.3%)。

长三角全年保持稳定两位数增长。

珠三角Q4出现负增长(-5.4%)。

东南沿海下半年表现低迷,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3)趋势变化:

除海外港口外,大多数区域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海外港口增长相对稳定,在3.3%-5.8%区间波动。Q4整体增长放缓,多个区域增速下滑。

需要关注的是,东南沿海和珠三角地区在下半年出现增长压力,而西南沿海和长三角则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海外港口虽然增速不高,但表现稳定,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4、通过中远海运港口全球港口的战略布局,对中远海控来说,有不可估量的好处!

(1)提升控制权和议价能力

投资港口可以使中远海控获得对关键物流环节的更高控制权。在码头建设和运营中占有份额,意味着中远海控能够更直接地管理货物的卸载和装载流程,减少依赖第三方港口运营商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可以与其他供应链参与者(如码头、仓储公司等)协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2)降低港口费用

港口费用是所有船司经营中的重要成本项。通过直接投资并参与港口运营,中远海控可以降低这些费用。尤其是在港口资源紧张或者运输量巨大的情况下,拥有港口股份或管理权后,就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分配或减免相关的成本,进而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

(3)保障船舶的优先接入

在一些关键市场中,港口的拥堵会导致船舶等待或拖延,造成船期的不稳定。通过参股或控股港口,中远海控能够保证优先接入港口和码头,从而提高船舶的周转效率和按时到达的能力,减少停滞时间,进而提升运营效益。

(4)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港口是全球贸易链条中的核心节点。中远海控通过投资港口,既可以控制船舶运营的关键环节,还可以保障港口的持续运行,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波动时(如特殊情况下的港口封锁、劳资争议等)。这样的投资有助于中远海控在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环境中维持运营稳定,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

(5)参与港口产业链的盈利

众所周知,港口本身具有较高的盈利潜力,尤其是在全球贸易量增加时。中远海控通过参与港口运营,不仅可以从运输服务中获得收益,还能参与到码头运营、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盈利分配。通过这种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中远海控能够进一步增加收入来源,降低对传统船舶运输服务的依赖。

投资上海港,盐田港等,就是如此考量下的布局。

(6)应对未来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港口的吞吐能力将成为影响全球航运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前布局港口,中远海控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利用自身投资的港口处理不断增加的运输量。同时,港口投资可以为中远海控提供未来扩展运力的基础,确保其在市场增长时能够及时应对。

(7)市场竞争优势

港口投资对于中远海控来说,实际上是向市场展示其长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于一些新兴市场,通过在当地港口的投资,可以提前布局,抓住市场先机,增强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这种竞争优势可以帮助中远海控在面对其他竞争对手时占据有利地位。

(8)提升股东回报

通过参与港口运营,不仅能从传统的船舶运输中获得回报,还能够从港口业务的增长中获得可观的盈利。这样的盈利增幅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中远海控股票的价值提升,提升股东的回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提升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商誉。

(9)政策与环境适应性

对于一些地区而言,由于不同的政策和规则,会面临政府政策对港口建设与运营的干预。通过参与港口投资,中远海控可以更好地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当地港口的现代化建设,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应对可能的政策和环境风险。这种策略能够帮助船司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占得先机。

比如中东的阿布扎比,南美的钱凯港。

总之,中远海控三个子女,是“港口+集运”的高级操盘手,打造了现代物流新模式,通过整合货运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全球供应链优化。它不仅显著降低运输费用,还提升了贸易流通速度,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猫叔注:以上,仅是个人学习分享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