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企业转型必看:DeepSeek的自组织管理,为何能碾压层级制 | 人力资本论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25-02-02 17:20: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企业转型必看:DeepSeek的自组织管理,为何能碾压层级制 | 人力资本论)

一位传统企业老板曾向我吐苦水:“公司每年砸几千万(元)搞创新,结果研发部门天天忙着写PPT汇报,市场部一门心思跟友商‘内卷’打价格战,最后新业务没搞出什么名堂,员工们累得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当金字塔式的组织撞上AI革命,僵化的层级制正在成为企业转型的“刹车片”:新业务立项要过5个部门审批,等流程走完,风口已变成红海;部门之间互相甩锅,有想法的年轻人被KPI压垮,最终带着创意跳槽;竞争对手用AI三个月颠覆行业,自家研发还在走采购招标流程。

当管控变成创新的敌人,一家中国公司却用一套反常识的管理模式,展现了新时代的生存法则:员工调用千万级算力资源,无需任何审批;没有固定部门和职级,随时拉人组队搞项目;实习生能召集高管开会,CTO的方案可以被新人推翻。

这家公司叫DeepSeek(深度求索)——全球AGI(通用人工智能)赛道的一匹黑马。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当大多数企业还在管理员工,为何他们已经进化到让组织自己长出来?

金字塔VS蜂窝网:两种组织正在撕裂

传统企业像金字塔:老板在塔尖发号施令,中层分解任务,基层重复执行。优点是稳定可控,但在AI时代正暴露出致命伤。某互联网大厂AI实验室负责人就曾跟我说:“大公司开会决策要2个月,而AI产品的迭代周期只有2周。”

DeepSeek的组织更像蜂窝网:一是资源全开放,训练大模型需要的GPU算力(俗称“卡”),任何员工随时调用,CEO都不知道今天谁在用卡;二是分工不设限,算法工程师可以拉着产品经理改代码,新人能召集高管讨论技术路线;三是创新自然长,当一个创意冒出苗头,立即会有“资源磁铁效应”——感兴趣的人自动聚拢,管理层再追加弹药。

举个真实场景的例子。某实习生发现大模型推理效率的优化思路,直接在内部论坛发帖。3天内,算法、工程、硬件的同事自发组队验证。2周后方案跑通,CTO直接拨出500张A100显卡支持迭代。

传统企业用“部门”困住人才,DeepSeek用“三无政策”释放原子能:一是无固定团队,早晨算法工程师可能在和硬件组调试光模块,下午又和市场部策划产品发布会;二是无汇报关系,项目进展同步给所有相关方,而不是某个领导;三是无年度计划,战略按周迭代,CTO办公室挂着倒计时牌:“距离AGI还有XX天”。

这种模式的核心就8个字:自下而上,动态重组。

自组织的反常识三定律:DeepSeek如何“管理失控”?

定律一:不管比管更高效。

多数企业用审批流程防风险,结果把创新防死了。DeepSeek的逻辑有些颠覆,正如其在内部信中所说:“如果调用算力要审批,等通过时灵感早凉了。我们赌的是——真正敢乱烧钱的人,根本不屑占这点小便宜”。

他们用三个机制代替管控:一是资源无限供应,GPU集群对全员开放,省下流程时间比浪费的资源更值钱;二是信用自治,用数字中台取代人力监管,每次资源调用自动记录,训练集群使用记录全员可见,滥用者会被系统标记失去权限;三是失败不追责,试错成本计入“创新税”,只要复盘出经验就值回票价。

定律二:外行比专家更会破局。

当某大厂AI实验室还在争辩“transformer架构是否过时”时,DeepSeek发生了一场“叛乱”:理论物理专业的新人实习生提出用物理学的量子场论重构大模型;前外科医生用手术路径规划算法优化训练效率; 哲学系毕业生设计的提示词模板,让模型推理成本直降40%。

DeepSeek的招聘“潜规则”是:大厂履历扣分,跨界经历加分;不要求对口经验,基础能力必考;不考八股文题目,高薪招“一无所知”的应届生。

正如DeepSeek人才委员会所说:有经验的人带着答案来,没经验的人带着问题闯——而创新需要的是推翻所有已知答案。

定律三:混乱比秩序更抗风险。

2023年ChatGPT爆发时,某传统大厂紧急成立“AI作战室”,结果因为数据权限、部门协同等问题,紧急采购的1000张GPU显卡,3个月后才投入使用。

DeepSeek的应对策略是——没有策略:取消所有既定年度计划,全员进入“战时状态”;算法团队直接接管客户需求,跳过产品经理画原型;训练集群24小时不关机,谁有优化方案立即上线测试。

这种“混乱”背后是深度韧性:资源调配无线下流程,所有协作在云端完成;组织记忆储存在数字中台,不会因人员流动断层;每个员工都是决策节点,能快速响应突发变化。

给传统企业的五把组织转型手术刀

第一刀是给资源“松绑”,让资源像自来水一样流动:资源调配遵循“黑暗森林”逻辑:越早行动的人,能抢占越多算力;把年度预算切成52份,每周五下午“拍卖”下周资源;每年20%的算力/预算划为“创新盲盒”,专供“不靠谱”项目,任何员工可申请;开发资源可视化平台,让人才和装备像外卖接单一样匹配。

第二刀是给组织“减肥”,把金字塔炸成乐高积木:砍掉60%的审批流程,用数字信用替代人肉监管;砍掉60%的中层岗位,让项目负责人直接调用资源池;把N个管理层级压缩到1级,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叫炮火;用“数字化身”替代岗位描述,每个员工有N个技能标签,系统自动匹配任务。

第三刀是给人才“解封”,以激发个体潜能释放创新活力:设立“跨界创新奖”,鼓励员工用业余技能解决主业问题;核心岗位增设“潜力值”评估,给“偏科天才”开绿色通道;设立“叛徒基金”,奖励推翻现有业务逻辑的团队;设立“AI陪审团”,用大模型评估项目潜力,绕过人类偏见。

第四刀是给文化“换血”,让人人能够自我驱动起来:把“月度述职会”改成“失败拍卖会”,谁分享的教训最值钱发奖金;高管带头玩转AI工具,用行动而不是口号证明转型决心;虽然没有员工手册,但所有人都知道,凌晨两点给同事发消息不算打扰,争论方案可以拍桌子,所有人工牌背后都印着一句话,“向AGI逼近,或者消失”;让CEO变成首席退位官,每周必须有一天“消失日”,不允许做任何决策,只能观察和学习。

第五刀是给战略“埋点”,引领变革浪潮:在主营业务外,孵化“影子实验室”专攻前沿技术;任何创意提出后,72小时内必须找到5个支持者,否则自动流产;用区块链记录每个决策的底层逻辑,每年复盘验证认知进化;把战略会搬到“元宇宙”开,用数字分身辩论,避免权威压制创新。

写在最后:未来的组织不需要管理

DeepSeek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画:一幅是《雅典学院》,哲学家们自由争辩;另一幅是《三体》二向箔打击示意图,提醒所有人“降维打击随时会来”。

这或许揭示了组织进化的终极形态——当每个人都成为自我驱动的创新体,管理就会像恐龙一样自然消亡。

当技术迭代的速度超过人类的管理能力时,最好的管控就是放弃管控。

那些还在用KPI抽打员工的企业,就像拿着马鞭驾驶特斯拉;而那些把组织拆解成无数个“小微创新体”的公司,正在AI时代重写游戏规则。管理从未消失,它只是进化成了另一种形态:像水一样无形,像光一样穿透,像病毒一样自我复制。

变革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题。当DeepSeek们用自组织推开新世界的大门,留给传统企业的时间可能比想象中更加紧迫。

作者系塞氏中国研究院及劳达咨询集团创始人,著有《自驱型组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世界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