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长安官宣重组 “抱团取暖”是破局还是冒险?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乔丹 2025-02-12 18:01: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东风长安官宣重组 “抱团取暖”是破局还是冒险?)

《投资者网》乔丹

2025年2月,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一场震动,东风股份(600006.SH)与长安汽车(000625.SZ)的控股股东相继发布重组公告,宣告正在筹划重组事项。

双方在公告中均未明确表示互为重组对象,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汽车行业内关于东风股份和长安汽车两家车企将在集团层面进行战略重组的传闻一直存在,这也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深化供给侧改革、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关键一步。

业绩滑坡倒逼资源整合

根据东风股份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东风股份2024年的净利润预计为2500万至3300万元,同比骤降83.5%-8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高达7亿至7.5亿元,同比扩大157.5%-175.9%。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轻型商用车市场的萎缩、新能源转型的投入增加等。

具体来看,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轻型商用车行业需求下滑,叠加价格竞争加剧,销售收入同比下降约9%。同时,新能源研发、渠道建设等战略投入持续增加,但短期内未能转化为盈利。此外,政府补助及应收坏账冲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账面压力,但难以掩盖主营业务的疲软。

东风股份的产销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东风股份最新发布的2025年1月份产销数据快报,公司2025年1月轻型货车产量为8091辆,销量为7543辆,累计同比分别下滑45.03%和45.17%。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也大幅下降,分别为513辆和480辆,累计同比下滑87.15%和75.51%。

长安汽车同样面临着业绩压力。根据长安汽车的产销快报,2025年1月公司总产量同比下滑19.79%,销量同比下降1.66%。尽管新能源车型单月销量达到67487辆,海外市场销量也达到62016辆,但传统燃油车板块的持续下滑仍然导致整体业绩承压。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6.44%和28.28%。

1+1能否大于2?

根据两家公司的重组公告,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若本次重组的交易方确定为对方,无疑会带来诸多潜在的机遇与挑战。

东风股份在氢燃料商用车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据东风集团官网消息,1月15日,东风汽车成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400kW氢燃料电堆。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东风汽车在氢能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更意味着公司的研发成果正逐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这款东风氢芯400kW电堆专为49吨重卡打造,具有四大核心竞争力,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长寿命和强环境适应性。它能使整车百公里氢耗降低24.5%,满足整车全生命周期需求达180万公里。搭载这款电堆的东风氢舟已在重卡领域率先实现应用,并有望拓展至船舶、矿卡、机车等多个领域。

作为少数具备氢燃料电池全技术链能力的车企之一,东风汽车已发布“东风氢舟”、“东风氢元”、“东风氢芯”三大技术品牌,布局了70kW、150kW和350kW三大氢动力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出行、物流、环卫等多个场景,累计示范运营里程数已超过50万公里。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在纯电平台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累。据wind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在“三电”领域累计掌握了400余项核心技术,为纯电车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推出的启源A07、深蓝SL03、深蓝L07等多款车型不仅覆盖了不同的市场细分,还展示了长安汽车在纯电技术上的卓越应用能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长安汽车同样不遗余力。阿维塔11纯电车型标配800V碳化硅平台,搭载华为最新一代DriveONE碳化硅电驱,百公里加速仅需3.9秒,纯电续航最高可达815km。

若双方成功重组,或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深度整合期”,其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央企改革的范本,通过技术协同与效率提升证明市场竞争力,新集团有望摆脱“大而不强”的标签,实现从“规模叠加”到“价值创造”的转变。

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东风股份2024年扣非净亏损达到7亿至7.5亿元,若并入新集团,可能加剧财务负担。此外,如何平衡两家企业的管理方式、避免文化冲突将直接影响到整合后的运营效率。整合后的资源互补、技术协同以及成本优化或将成为破局关键。然而,能否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胜势”,避免让合并沦为账面游戏,仍取决于管理层的执行力与创新胆识。这场央企改革的“大考”,才刚刚开始。(思维财经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