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酶制剂行业乱象当休矣,以法律和自律清除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隐患)
酶制剂作为多种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柱之一,其创新应用正不断推动行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竞争日益加剧,一些乱象却在暗中滋生,成为掣肘行业发展的顽疾。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妄图绕过研发的高昂成本与重重挑战,通过非法途径窃取他人精心研发的菌株,再以低价策略冲击市场,企图在竞争中牟取不当之利。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肆意践踏了研发企业的知识产权,更侵蚀着行业的创新活力与技术进步的根基,对行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从战场到暗局:合成生物学创新背后的隐秘较量
在高端商业竞争的激烈角逐中,最直接和朴实的“方法”往往成为制胜的关键。就酶制剂行业而言,表面看似是各家公司竞相投入科研资源、展示创新能力和成果的璀璨舞台,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暗藏着诸如使用非法手段获得菌株等乱象。
《韩国时报》曾报道过一起典型的知识产权纠纷,聚焦于韩国肉毒素(BTX)市场的两大巨头——美得妥(Medytox)与大熊制药(Daewoong Pharmaceutical)。美得妥指控其被列为“国家核心技术”的肉毒杆菌毒素生产技术遭窃,并为此发起“清洁肉毒杆菌”举报活动,甚至悬赏高达30亿韩元(约合250万美元)以鼓励举报技术泄露或非法分发行为。
2016年,美得妥声称大熊制药通过“与一名公司前雇员合作”窃取其BTX菌株,用于生产Nabota产品。两家企业的官司在美国加州奥兰治县法院、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打得不可开交。最终,USITC初步裁定,禁止大熊制药的Nabota BTX销往美国,为期十年。
这一案例凸显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也揭示了生物技术创新与安全管理之间的紧张关系,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敲响了警钟。
菌株作为酶制剂研发的核心,筛选和优化需要长期的投入。有分析认为,盗窃菌株乱象不仅破坏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还沉重打击了真正注重研发的企业对技术投入的积极性。这一行为不仅让知识产权遭到侵害,还可能导致市场上低质量、未经充分验证的酶制剂产品流通,进一步扰乱行业秩序,甚至对下游客户的生产造成影响。此外,这种行为还会引发信任危机,致使行业间合作的意愿降低,导致创新链条受到冲击,长此以往将对产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更令人担忧的是,盗窃菌株行为的隐蔽性和取证难度,往往使违法者难以被追究责任,而被侵害企业的维权成本却居高不下。
据记者了解,专注酶制剂和合成生物产品领域的百斯杰生物也面临着知识产权遭到侵害的困扰,但该公司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捍卫其创新的尊严和权益。
2023年5月,百斯杰生物针对湖南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宜昌某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向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两项专利侵权诉讼,指控相关植酸酶产品侵犯了百斯杰的中国发明专利。经过审理,法院分别于2023年9月和2024年5月作出判决,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制造、销售以及许诺销售任何侵犯百斯杰生物发明专利权的植酸酶产品,并赔偿经济损失以及合理维权费用。此外,在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另一起案件中,百斯杰同样胜诉,山东某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因侵害百斯杰发明专利,于2024年11月被判决立即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
从研发到产业化:酶制剂行业的创新之路与绿色制造新机遇
在酶制剂行业,技术与创新不仅是竞争的核心,更是推动行业持续进步的源动力,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否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性工业解决方案需求的不断增长,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酶制剂性能的提升,还包括研发效率的优化、生产工艺的升级以及产业链协同的全面提升。
根据Organic Market Research发布的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酶市场规模约为139.5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256.1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4.9%。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进步被认为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技术创新贯穿于酶制剂行业的每一个环节。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和基因编辑手段,百斯杰生物坚持“自主研发、突破产品核心技术、全面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理念,成立近12年来,先后开发了普鲁兰酶、葡萄糖氧化酶、高温淀粉酶、洗涤蛋白酶等3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食品用酶制剂及生物医药原料分子,并形成了多个应用性能达到业内领先水平的产品系列,在市场推广和应用中备受客户信赖。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陈必强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工业菌种是生物制造产业看不见的‘芯片’,是完成生物制造过程的核心。拥有一个菌种,就拥有一个产品,拥有一个先进菌种,就占领一个市场。”
创新不仅是单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的驱动力。然而,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时间的积累。从菌株筛选到酶的商业化应用,每一步都需要跨学科的技术支持。据调研,百斯杰近年来陆续推出新型耐酸淀粉酶、液洗蛋白酶及胞壁水解酶等酶制剂产品,以及多款复合酶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工业酶和饲料酶产品线。值得关注的,不止创新的产品与服务,百斯杰凭借积累的丰富经验,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的《饲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T-CIET-041-2023)团体标准于2023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对于引导和规范饲料行业工厂实施绿色制造、促进行业内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创新不仅限于单一技术的突破,还表现在生产工艺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很多传统工业生产往往依赖于资源消耗较高的工艺,而通过研发和实施绿色制造工艺,如酶法合成,企业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种以“技术创新+绿色实践”为核心的策略,正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生物合成产线,百斯杰针对客户需求,开发出全新的酶法工艺替代化学生产过程的工艺,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大幅减少传统工艺带来的污染,该工艺的成功工业化生产,实现了绿色制造的落地实施。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构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屏障
在有效遏制菌株盗用行为和推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的一步。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是对创新型企业智慧结晶的认可,更是为行业的稳健前行铺设了坚实的法律基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新兴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尚显不足,这使得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显著增加。为此,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需要联合行动,一方面深化国内法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确保知识产权法律既能有效打击侵权行为,又能为创新者提供充分的激励和保障;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应对跨国知识产权问题。加快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南京大学法学院徐棣枫博士生导师介绍说,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地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技术被盗用或模仿,保障企业的独特技术和创新成果不被非法侵占,还能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尤为关键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能够为行业带来更为深远且持久的利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让创新型企业安心致力于研发工作,无需忧虑其技术成果会遭到非法复制或盗用,还能极大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为此,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需要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健康、规范和创新驱动的行业环境,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需共同努力,确保知识产权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不断开展技术创新,以技术为引领,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结语
未来的酶制剂行业将在技术驱动下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监管和企业自律,一方面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企业应坚持以技术和质量为导向,拒绝投机取巧的短期行为。对于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来说,坚守技术底线、尊重知识产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基石,更是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从业者唯有共同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才能释放技术创新的潜力,才能推动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让技术创新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和行业发展的护城河。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