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deepseek带动IDC行业价值重估)
云厂商为用户提供基础服务(Iaas)如计算和存储,平台服务(paas)如数据库和容器,软件服务(saas)如办公软件和Erp。
公有云就是大家共用的云资源,是标准化的产品,消耗多少资源给多少钱,安全性和私密性比较低;私有云就是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定制的云服务,资源专属于企业,稳定性和私密性好,一般金融机构和政府使用。
原本云厂商的算力硬件不足以支撑传统大模型的训练,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了在较低算力条件下的高效运行,降低了训练成本,现在云计算厂商可以为用户提供端侧Ai的训练服务,以及计算存储服务(以较低的成本)。中国云服务主要以基础服务为主,据Gartner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公有云IaaS、PaaS、SaaS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58.24%、16.12%、25.64%,近几年中国基础云服务需求增长停滞,各大云厂商进行价格战,火山引擎、阿里云、天翼云降价抢占市场,云厂商营收、利润持续缩水。
当下和未来几年AI算力都会是紧缺的状态,deepseek爆发后云厂商Iaas需求会迅速增加,并填满过剩的供给,未来云厂商价格战消失,利润营收双双回暖,估值利润双提升,迎来戴维斯双击。
未来云厂商在Ai层面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直接出租计算和存储(云端部署大模型),二是为中小企业一站式配套其需要的大模型(Maas),提供包括模型调优、模型压缩、模型部署、模型体验的全流程工具链,三是直接出租API。具体说下第三点,当客户使用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公司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时并不是向DeepSeek支付费用。而是按照这几个云厂商的计费体系缴费——华为云的定价策略是与DeepSeek官方价格保持一致,阿里云支持云上一键部署DeepSeek-V3和DeepSeek-R1模型,部署DeepSeek-R1-Distill-Qwen-7B模型的价格约为11.1元/小时,部署DeepSeek-R1模型的价格约为316元/小时。
国内头部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其中阿里云23年营收1064亿,位居国内份额第一;华为云23年收入553亿元,腾讯云24年收入400亿元左右。
云计算行业长期逻辑改变受益的有两方,一方是头部云厂商,自身业务利润率和营收双双改善;另一方是云厂商的上游IDC,IDC的景气度与云厂商的算力需求高度绑定。
总的来说,云厂商对算力需求大,IDC的需求就高,IDC行业这几年因为云厂商需求不足而亏钱,现在云厂商需求复苏,IDC也会跟着复苏。
IDC租赁收费模式主要有两种——按面积或机架数量收费,每个机架或者每平米多少钱(包电,电费由万国出);其次是按电力容量收费,营收=每千瓦的电力使用量乘以单价(不包电)。
相关企业如下:
1 万国数据——第三方IDC龙头企业,深度绑定阿里。
万国数据总服务能力达88 万平米,承诺使用面积78.57 万平米,数据中心运营总面积达到647,468 平方米(同比增长16.8%),已使用面积48.18 万平米,服务利用率74.4%。在建面积23.47 万平方米。国内机柜利用率已提升至73.6%,单价企稳至2034元/平米/月。
万国国内IDC业务占营收90%,国外业务主要东南亚——香港66.4 兆瓦,新加坡20 兆瓦,马来西亚881.2 兆瓦,印度尼西亚72.4 兆瓦,泰国120 兆瓦,日本36 兆瓦,海外IT 功率总计约1.2G瓦。国内大客户中阿里大概 35%,腾讯 15%,字节大概 5%,快手大概 5%;海外字节接近 70%,其余为微软和 Oracle。
IDC租赁收费模式主要有两种——按面积或机架数量收费,每个机架或者每平米多少钱(包电,电费由万国出);其次是按电力容量收费,营收=每千瓦的电力使用量乘以单价(不包电)。
IDC建设万国数据拿到订单后先买地,再建厂,AI机房的建设液冷服务器、液体、交换机光模块都是客户自己定,万国只负责电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制冷、电源。万国很多合同是三方合同,因为客户可能跟运营商签打包的带宽之类的,这样的话客户会拿到比较便宜的带宽,所以数据中心的资源就打包跟电信,万国相当于三方公司去承接。
万国未来的看点主要在两点,一是国内业务服务利用率提升(AI带来的需求有望帮助IDC行业去库存),二是海外承接国际互联网大厂的算力需求,目前海外业务上架率100%,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美国没有场地没有电,需要向东南亚寻找IDC供应商)。
2023 年,万国数据持续向海外业务实体(GDSI)融资,GDSH 向 GDSI 提供了约 5.95 亿美元公司间资金,2024 年3 月,公司宣布与私募机构投资者达成协议,投资者认购GDSI 新发行的5.87 亿美元A 系列可转换优先股,24年10月10 月,GDSI 与私募机构投资者进一步达成10 亿美元B 系列可转换优先股。GDSI 已完成了21.82 亿美元的融资,足以开发总计1 吉瓦容量的数据中心。不过公司海外实体GDSI 在完成B 系列对外融资后,GDSH 将不再对 GDSI 进行合并报表。万国数据当下拥有GDSI 35.6%股权。
预计25年海外业务营收40亿,EBITDA13.5亿,归属于万国数据EBITDA为13.5*35.6%=4.8亿。国内业务120亿,EBITDA50亿,总计EBITDA 54.8亿,给20倍EV/EBITDA,EV为1100亿,EV = 市值 +(总负债 - 总现金)= 市值 + 净负债。合理市值=1100-(575-95)=620亿元。
2光环新网——AWS中国云服务最大服务商,深度绑定字节
光环新网主营业务分为云计算服务(占营收70%)和IDC业务(占28%)。但是利润贡献以IDC为主,IDC 服务占总毛利的62%、云计算服务占比36%。云计算毛利率9.45%,IDC毛利率34.5%。(万国数据IDC毛利率22%)
IDC主要就是建数据中心和运维,云计算服务主要是运营亚马逊云北京区域云计算服务,利用公司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面向中国境内客户提供服务。
光环新网目前已投产机柜达5.2万个(13A~25A机柜月租金平均5000元),全国范围内各数据中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拥有超过11 万个机柜的运营规模。光环整体IDC上架率仅为70%,以零售为主,IDC业务净利润率约14-15%。2021年公司第一大客户为字节跳动,合作订单金额占公司年度销售收入的64.19%,近期新增客户字节天津180MW(按12KW功率,对应1.5万个机柜),其他大厂客户有百度9000个,美团5000-6000个,阿里和腾讯分别2000-3000个,另外出海马来西亚还有45MW机房部署。
24年预计净利润4亿,IDC业务营收预计23亿。25年~26年假设字节、百度腾讯等项目完成并投产,上架率80%,则有(1.5+0.9+0.6+0.3+0.3+0.375)*0.8=3.18万台新上架机柜,当下已经投运3.64万柜,未来IDC营收增长3.18/3.64=87%至43亿,新增净利润3亿左右。26年预计净利润7亿,给50倍PE,350亿市值合理。这个估算没有考虑IDC后续涨价毛利率修复以及光环新网上架率提升,所以偏保守,若乐观估计IDC行业价格修复,光环IDC的毛利率可达50%,毛利修复带来6.45亿,26年净利润13.5亿,巅峰50倍PE,对应市值675亿。
3 东方国信——获得字节大订单,IDC将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东方国信的主业在数据要素市场,东方国信是国内唯一承建了三大运营商集团级大数据平台的公司,公司服务联通31省、电信24省、移动24省,覆盖通信用户总量超过19亿。 东方国信与运营商的合作包括:大数据平台、数据建设、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以及数据生产运营,形成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应用等闭环服务支撑,具备日采集加工数据PB级、数据记录万亿级处理能力。 数据要素这块近两年主要服务运营商和金融行业,亏损比较严重,今年毛利率修复临近盈亏平衡,给70亿市值。
东方国信自有6栋楼算力中心,2万台服务器、包括英伟达算卡、价值大概10亿。公司已与ZJ成功签单内蒙古和林格尔IDC算力(长单),全年ZJ目标需求在180兆瓦,一月已交付20兆瓦(第一栋楼),接下来7-8月交付三栋楼大概80兆瓦,11到12月交付剩余部分。如果按照满配装机率计算,180MW0.85的能耗利用率850元/kw/月*12个月,预计将给公司带来每年12亿收入增量,按20%净利润率则对应2.5亿净利润增量。给50倍PE,市值125亿。东方国信合理市值200亿左右。
4 润泽科技——字节主要IDC供应商,字节营收占60%。
润泽科技和秦淮数据是字节两大IDC供应商,润泽科技客户包括字节跳动、华为云、京东尚科、快手、三快云计算、电信云,2021年及以前,字节收入占比为64%+,当下占比估计更高,是国内给字节供应IDC量最大的。润泽科技的业务模式主要为批发型业务模式,也是跟电信运营商签三方合同,润泽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投、自建、自持、自运维”的运营模式,这个 模式不会受到租赁到期、出租方违约或者无场地扩容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润泽投产机柜数量超7.6万架,均处于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成熟数据中心上架率超过90%,IDC业务毛利率达50%+(IDC企业里毛利率最高),AIDC业务主要因为折旧摊销较大毛利率较低只有22%。润泽已在京津冀·廊坊、长三角·平湖、大湾区·佛山和惠州、成渝经济圈·重庆、甘肃·兰州和海南·儋州全国6大区域建成了7个AIDC智算基础设施集群,合计规划61栋智算中心、约32万架机柜。近期廊坊B区的单栋200MW智算中心、平湖B区的单栋100MW智算中心预计于2025年交付投运(按12KW/柜估算总共有2.5万柜)。
润泽主要增长来自AIDC,24年AIDC营收预计47亿,IDC业务31亿,25年假设2.5万柜投产,并在26年达到85%上架率,则26年AIDC营收有望达到47+2.5万*8000/月*12月*85%=67.4亿,毛利率按50%则有33.7亿毛利润。IDC就算维持31亿,15.5亿毛利,四项费用6亿,有效税率4%。对应2026年营收98.4亿,净利润41亿元,给40倍PE有1640亿元左右市值。
5 云赛智联——背靠上海国资,数据要素+算力双轮驱动
云赛智联具备上海国资背景,卡位上海市优质公共数据,2020年以来公司连续中标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运营服务项目。主营业务分为云服务大数据(占比48%)、行业解决方案(占33%)、智能化产品(占12%)。
云服务主要是大数据中心运营,面向G端;行业解决方案是帮企业和政府进行数字化转型,包括城市安全、智慧民生领域;智能化产品主要是科学仪器硬件,拥有“雷磁、 物光”等科学仪器和检测仪器品牌
云服务大数据板块由上海科技,上海南洋万邦,北京信诺时代三家企业构成。南洋万邦和北京信诺负责云托管服务和大数据治理,是微软的金牌代理商。
上海科技为中立第三方高端数据中心运营商,拥有徐汇数据中心、宝山云计算中心、宝山大数据中心、松江大数据中心等机柜资源,合计超7000台机柜资源。随着松江大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在 2024 年底交付,公司将合计拥有近万个标准机柜资源。上海科技网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半年报销售收入2.6亿,利润4800多万,对比2023年全年利润600多万增长700%)
个人觉得云赛最大的看点是国资控股且营收来自G端客户较多,未来上海政企部署AI大模型大部分订单都会给到云赛。
24年云服务+数据要素业务预计利润1.43亿,IDC业务净利润1亿。保守估计25年IDC业务预计净利润1.5亿,数据要素和云服务提升至1.5亿,合计净利润3亿。
6网宿科技——字节CDN核心供应商,算力云和IDC为第二增长曲线。
网宿23年收入46亿,其中44亿是围绕CDN业务展开,2亿是IDC业务。
CDN全名是内容分发网络网络,CDN主要是构建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的一个智能的虚拟网络,依靠部署在各边缘服务器,广泛的利用缓存技术,通过这个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和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使用户能够就近的获取内容,降低网络的堵塞,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和命中率。
CDN上游是交换机和电信运营商(买流量),下游是腾讯、百度、爱奇艺等视频游戏厂商。国内的CDN行业格局,第一是阿里云大概24%,第二就是网宿科技20%,第三是腾讯18%,第四是百度8%。第三方中立CDN网宿科技最大。
CDN收入=用户数*使用时间*单位时间消耗流量。未来随着AI终端扩散,用户数会大幅增加(AI眼镜、AI戒指、AI玩具等),使用时间可能不变,但是单位时间消耗的流量会有所增加(数据量增加)。所以CDN其实还是受益于端侧AI爆发的行业。
此外网宿科技逐步将CDN 节点升级为具备存储、计算、传输、安全功能的边缘计算节点,边缘算力有望承担小参数量模型的推理任务,其推出的网宿边缘计算平台ECP,基于全球广泛分布的节点资源,融合计算、网络、存储等核心能力构建的边缘开放平台,就近为用户提供边缘算力等服务。
IDC方面公司 24 年与航锦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打造 NVIDIA L20 Cluster AIDC 项目(万卡集群),同时子公司爱捷云瞄定算力云定位,子公司绿色云图自主研发服务器液冷技术。
网宿24年净利润6.3亿,26年净利润预计可达9亿(券商拍的,没有依据),给50倍PE,对应450亿市值。
7数据港——深度绑定阿里。
数据港业务只有IDC,23年15.6亿收入均为IDC服务,并主要以批发型数据中心为主。当下已建成35座数据中心,大概4万多台8KW的机柜,24年平均上架率80%多,从25年1月1号起,所有数据中心上架可视同达到95%并持续往后。
阿里云是数据港最大客户,数据港从 2009 年阿里云成立之初就开始为其提供数据中心服务, 2017 年签署过关于《张北小二台一期数据中心项目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约 12.75 亿元,2019 年数据港与阿里巴巴签署关于 ZH13 等五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园区项目的合作备忘录,涉及金额超 80 亿元。23年年报里显示数据港营收里92%都来自于阿里,可见与阿里绑定之深。
随着上架率提升和44MW廊坊项目接单,25\26年数据港净利润有望达到1.57亿元和1.84亿元。
最近因为阿里与苹果的合作开始爆炒,短期以情绪为主。
8奥飞数据——深度绑定百度,文心一言开源或受益
奥飞数据与百度绑定密切,截至2024年,百度机房出租收入占其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或略超一半,大客户还包括快手等。文心一言开源后百度可能会上调资本开支,奥飞数据或受益。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在北京、广州、深圳、廊坊、成都、海口、南宁、南昌拥有13个自建自营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总机柜数超过3.9万个,机房使用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储备项目方面,公司有序推进河北怀来数据中心项目的土建环节,该项目位于京津冀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张家口集群核心区域,规划建成一座1.5万个机柜的大型数据中心。近期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北奥飞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与某客户签署了《机房协议》,收入总金额预计为人民币10.89亿元,合同合作期为20年,合同金额不高但是这种长协意味着IDC后续可能会涨价(客户怕涨价提前锁定价格)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1.96亿元和2.32亿
9锐捷网络:白牌交换机龙头,国内市占率前三。
锐捷网络24年前三季度网络设备业务营收67亿(同比+16%)占总体营收85%,云桌面营收3亿,网络安全3亿。网络设备中SMB(中小客户定制)和园区企业网占37亿;数据中心交换机卖了30亿,其中100G的交换机卖了3.7亿,200G卖4.5亿,400G卖了16.5亿,配套的软件硬件等卖了5亿,目前锐捷产品以400G交换机为主。800G还没有量产,25年会批量交付(以字节定制化为主)
400G交换机锐捷的毛利率在22%左右,互联网400G交换机整体毛利率18%左右(400G互联网交换机价格内卷,上游芯片趁机涨价,毛利率受挤压严重)。100G大概是43%左右,200G20%多。
数据中心交换机30亿营收有17亿是互联网提供(以白盒为主),运营商占3亿(以品牌机为主),其他行业(金融、教育、医疗)占9亿。
从各类客户毛利率看,园区网和SMB客户毛利率50%+,政府毛利率40%左右,互联网毛利率22%左右。而锐捷的费用率高达33%(销售费率14%,研发费率14.2%,管理费率5%),当下锐捷的利润主要来自园区网和SMB客户,而非互联网客户。
锐捷的主要看点在于2025年能否与字节深度绑定,快速上量:
交换机硬件占数据中心整体建设成本10%~15%,字节1500亿的资本开支,100~150亿的交换机需求,假设锐捷占50%,则有50~75亿的交换机营收,800G交换机有技术优势,净利率比当下产品高,若按15%净利率估算对应利润11.25亿。2024年预计5.8亿净利润,2025年预计17亿净利润,给40倍PE,预期市值680亿左右。
10弘信电子——拥有国产卡燧原和NV卡H系列拿卡优势,业绩高速增长
弘信电子23年主营业务还只是FPC(柔性电路板)和背光板,24年开始发力算力业务。24年一季度净利润0.8亿,有0.9亿是算力业务贡献,FPC和背光板是亏损的。
24年是弘信算力业务爆发元年,23年10月,公司与天水政府签订投资协议,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拟建设年产10万台AI算力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23年底,一期年产2万台AI算力服务器建成投产,24年3月首都在线向子公司燧弘绿色采购算力服务产品,3年内采购算力资源服务费总额约3亿元;2024年5月,京合云向子公司燧弘人工智能分三期购买算力服务器产品,预计总采购金额15亿元人民币,在报表上弘信电子算力相关业务从占比不到1%增长至占比34%,24年营收将达到25亿。
弘信电子最大壁垒在拿卡渠道优势:24年年初收购的全资子公司安联通在英伟达算力卡的拿卡渠道和成本上有优势;并且公司与燧原科技形成深度绑定和互助的战略合作关系,低成本拿燧原的卡。
英伟达主要是H100(占70%),H800和A系列占20%。安联通是英伟达精英级合作伙伴,拥有合法合规的芯片采购渠道,通过海外合作(如超微服务器拆解、东南亚数据中心布局)获取显卡,目前是拿回来超微组装好的服务器,拆掉服务器外壳然后组装成弘信自己的白牌,然后卖给客户;甚至做过泰国建设好数据中心,然后把这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给拆了运回国内。
燧原的卡训练卡(云燧T20/T21)、推理卡(燧原S60)。燧原S60是第三代人工智能推理加速卡,基于GCU320芯片,支持FP32、FP16、BF16、INT8多种数据精度,采用MCM封装技术,适用于千亿参数大模型推理场景。
目前还跟阿里在谈一个60亿的大单子,还未落地。
弘信未来保持高利润率和快速扩张主要靠轻资产模式——在战略定位弘信准备把重资产的这种经营方式,转变成为轻资产的这么一个运行的方案。后续公司会跟更多的跟央企、地方国企,还有一些产业基金合作,由他们来持有资产。弘信电子来做大客户的获取,大规模的组网运维,GPU状态监测和保养,还有故障维修等这些技术活。
25年弘信给的业绩指引是50亿的算力业务营收,参考24年Q1算力业务净利率12.2%,25年算力业务净利润6.1亿,上市主体持有燧弘华创60%股权,给50倍PE,给180亿估值。另外40%股权实际也在实控人李强手里,未来完全并入公司的话,可以给到305亿估值。
上述标的中个人最看好与字节绑定最深的润泽科技、光环新网、锐捷网络、东方国信。以及有拿卡优势的弘信电子
#大爆发!热门中概股集体大涨#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润泽科技(SZ300442)$ $光环新网(SZ300383)$ $弘信电子(SZ30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