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信站上500元,大涨的腾讯还能买入吗?)
2月21日周五,腾讯控股大涨6.2%,股价收报517港元,稳稳站上500元关口。收盘股价对比2025年初涨了24%,对比2024年初的290港元涨了78%,而对比2022年10月的最低点174港元(前复权)则上涨197%。
2年半时间上涨2倍,投资100万可以变300万,这就是腾讯股价触底反转后的真实图景。
稳稳拿住的当然喜笑颜开,踏空或提前割肉的就难免进退两难:涨到517港元的腾讯,到底还能不能买?买吧,怕高位接盘;不买吧,看着股价天天突突,感觉百爪挠心。
首先要申明利益相关:腾讯是本人第一重仓股,占比40%,从500港元建底仓,一路买到200港元,我的平均持仓成本297港元(按当前汇率折算),持有时间3年多。因此我关于腾讯的任何言论都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嫌,请读者朋友谨慎辨别。
腾讯的合理价值其实比较好计算。你可以把腾讯看成两家公司:一家是互联网公司,依靠微信和QQ的巨大流量,然后用游戏、广告、支付等业务变现赚钱。另一家则是投资公司,在互联网、科技、游戏等相关行业投了很多有增长潜力的初创和成长型企业。腾讯的投资部门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
腾讯的互联网业务目前一年的盈利能力大概在1700亿人民币左右(去除投资收益),回购+股息约1300亿人民币,实质对应76%的分红率。考虑到腾讯深厚的护城河、勤勉忠实的管理层和至少高于名义GDP的增长预期,给予互联网业务25倍PE是完全合理的定价。
投资业务账面价值接近1万亿人民币,考虑到其中大量上市中概股近几年持续低估,以及大量未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这1万亿的账面价值隐含较好的安全边际。
因此腾讯的合理估值就很容易计算,互联网部分1700亿x25=4.25万亿人民币,再加投资部分1万亿,等于5.25万亿人民币,对应5.6万亿港元,即每股612港元。事实上我认为每股500港元-750港元都属于“合理价值”区间。
以上的计算并不复杂,我相信对于大部分专业投资者和有经验的个人投资者而言,都属于常识。但为什么当腾讯跌到200港元时,我们听到看到的全都是唱空和割肉的声音?什么“微信支付早晚要收归国有”啦、什么“监管要彻底禁止游戏行业”啦、什么“腾讯投资业务是资本无序扩张的典型,要砍掉”啦,什么“南非大股东手里的股票十年都卖不完,腾讯股价要长期被压制”啦……甚至就在一个多月前,腾讯被列入美国国防部一个莫名其妙的清单,股价也能大跌十几个点。
而当股价涨到517港元时,这些看空的声音好像都消失了。人们突然重新“发现”,无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AI时代,腾讯引以为傲的、高粘性的社交流量入口仍然是无可撼动的护城河,简单一招元宝接入DeepSeek,好像就让腾讯瞬间拿到了AI时代的半张船票,而每天真金白银的现金流和大手笔回购则以更扎眼的方式告诉那些看空者,他们到底错过了什么。
说到底,钱就是钱,不是空气。公司利润和股东回报不会因为市场短期内视而不见,就真的不存在。强大的盈利能力、深厚的护城河、积极的股东回报,这就是企业价值的根基。再叠加便宜的估值,这像就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长江水,其势沛然,无可阻挡,股价上涨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股价不涨才是咄咄怪事。
200港元唱空的那些“专业机构”和“投资高手”,他们少部分是真蠢,真的相信监管要把互联网公司彻底打残,腾讯没有未来;而大部分人并不傻,他们只是犯了格雷厄姆在100年前就提醒过的错误:由于人性天然的贪婪、恐惧和短期的趋利避害,人们常常错误地用“市场先生”的报价代替理性和常识的判断。他们知道腾讯的真实价值,但他们更想知道监管的短期政策、市场的短期情绪,下个季度的业绩数据……这些高学历的金融精英可以轻易给股价短期可能进一步下跌,或中期反弹缺乏动力找到一堆理由,以证明自己按兵不动有多么明智。一句话说,他们太“聪明”了,反而丢掉了真正的智慧。
从明显低估的200港元到合理区间下沿的500港元,我认为腾讯控股已经基本完成了估值修复,也是这只股票最简单、最具确定性的一部分利润空间。后面想再从这只股票身上赚钱,就真的得靠公司本身的股东回报+业绩增长去推动。从业绩增长对股价的推动作用来看,我相信现价持有腾讯,长期收获15%的年化收益率是概率较大的,但再高则未必。
我也必须要提醒一句,就像低估了还可以更低估,现在股价合理也不意味着不会跌。合理价格买入意味着你的买价缺乏安全边际,股价短期下跌的时候如果没钱补仓,你多少会有些难受。
此外,如果你买入腾讯看的不是业绩,而是期望靠AI之类的新故事来拔估值,赚泡沫的钱,或许也有机会,但那是另一个游戏,风险也大得多。我个人不熟悉、不参与这种游戏,也并不推荐。
至于我个人的操作计划,就像去年10月8日我在《假如牛市来了,这就是我的计划》里写的那样,如果未来一年内腾讯股价超过700港币,我会开始小幅减仓;900港币左右仓位会降至现在的一半,1000-1100港币左右会清仓。事实上,由于我腾讯持仓占比已经超过40%,且近期在港股市场挖掘了一些价廉物美的股票,我可能会在600港币以上就开始小幅减持换仓——这并非不看好腾讯,而是投资机会成本的选择。
可能有新关注我的人会问:计划想得这么美,你怎么知道今年腾讯就能涨到600港币甚至1000港币?万一跌回200港币呢?我的答案是,我并不知道今年腾讯股价会怎么走,我也不靠猜测短期股价走势赚钱。我的投资策略很简单,就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强调的三个原则:
①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要努力判断公司本身的价值;
②永远关注安全边际,不要让本金发生永久性亏损;
③不要预测市场先生的报价,只是无情地利用它。
因此,如果腾讯真的跌回200港元,那我只需要持有甚至贪婪加仓,同时也会兴奋于“腾十亿”可以在更低的股价回购,更好地增厚每股价值。
提醒:本文仅为个人投资思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盈亏需自负。$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美团-W(03690)$
——————
为了方便老朋友回看历史文章,新朋友尽快了解我,我特意把历史文章做了精选集锦,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我的投资理念和文章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