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总结270)矛盾的信任,有效的选择丨你要静候再静候)
有一句话说:当因果站出来,你会发现世上没有可怜人;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了,但在股市造成自己绝境的,大多就是我们自己。
声明:
文中可能会涉及个股,只是思路分享不代表绝对正确,也不代表买卖推荐,请保持独立思考。
黑白不建群,不私下主动联系读者,不开付费星球等付费社区。如果有人以我的名义向你收费请马上拉黑。
本周是回撤较大的一周,持仓中仅有茅台和五粮液小幅上涨,A股大部分企业下跌,港股尤其互联网企业跌幅不小。
有朋友问我是不是行情结束了,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互联网企业又要转头下跌了。
这我真不知道,不仅我不知道,我也不相信有人能预测股市短期走势。
国家队手握绝对的资金优势,都无法掌控短期走势,个人投资者想看看K线就把他预测了,显然有点不切实际。
举个例子本周五有个新闻:
中央政治局2月28日召开会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这是首次在这个级别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那么你就相信下周一定会涨,或者说一定不下跌吗?
你大概率不信,即便这个级别的定调,有更多的资源、信息,统筹能力,你也不信。
但反过来,一个个人投资者,滔滔不绝的一顿划线,很多人就是相信他能预测走势。
这份信任,是不是有点矛盾。
所以别再执念短期了,对于普通人,股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低估的企业适度分散配置,然后制定好交易计划,计划以外的价位让她随机波动就好,不必为此费心费力。
我们更多的时间应该用在阅读各种书籍资料,让自己的认知更高,审视过去的决策是否正确。阅读企业的相关材料,一次次梳理自己买入的逻辑是否发生变化。
然后制定好一个可行的计划。
为什么要提前制定计划,虽然我们认为自己绝对理性,但实际上人的情绪一定会受到短期反馈的影响。
连续获胜的阶段信心一定会超过现状,连续负反馈的时候我们的信心也一定会低于现状。
仔细回想上周以及这周对科技企业的感受,一些朋友肯定会有一些变化,如果互联网企业再跌20%,30%,上周那种卖一股都舍不得的想法又会改变。
人根据当下感受的决策是很难理性的,所以你必须提前做好计划。
之前有个读者问我,大家都知道牛市会结束,为啥牛市末期真正舍得离开的人不多。
因为持续的正反馈之后,人的信念就一点点加强了。
当下你觉得能有4500点卖出的机会你也愿意,当下你觉得翻倍是很好的收益。
但是上涨,上涨,再上涨,你的想法就变了,而变的同时你依然会认为自己是理性的。
在2015年李大霄说4500点是顶的时候,被全网嘲笑,看估值当时很多企业确实也贵,但是随着不断上涨,就是认为能够持续的涨。
人是无法在当下感受到自己不理性的,因为那本身就是你当时真实感受带来的决策结果,所以提前做计划,很重要。
投资难的不是找到一套可以赚钱的体系,而是你能坚定的执行。
最简单的适度分散配置几只宽基,历史估值中位数以下逐步买,历史估值中位数以上逐步卖,长期看也能赚钱。
但是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很多人就是相信股市要没了,经济要崩盘了,所以本该加大资金买入的阶段,反而不敢买了
等行情稍有好转呢?随着逐步上涨又觉得这次不一样,早早卖了就会少赚,又舍不得卖了。
所以别执念下周怎么走,提前做好计划,然后我们就按计划行事。
接着聊聊新闻,本周的新闻不多,有一个新闻大家可能都看了,就是川普和泽连斯基的会谈。
这个视频可能最改变普通人三观的是,发现即便到了这个顶尖的位置,争论起来,一样会互相打断,回避问题,语言攻击。
所以面对自己的时候自信一些,即便再厉害的人也会有自己普通的一面,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当然除了这个小小的感悟,我相信大多数人也能通过这件事意识到一个现实。
对中美关系别有幻想,过去几年黑白长聊的话题,有些朋友觉得,我们要顺了美国的意就不会有摩擦了,这显然不可能。
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一切利益至上,国与国的关系比普通人的社交更残酷,没有任何感情,只有俩字——利益。
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开始触及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就意味着和以往利益群体的摩擦不可避免。
我们只做低端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做高端,就必然影响老牌强国的利益。
所以也别有啥幻想,没有什么你说两句好话就停止的摩擦。停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弱者给对方让出足够的利益。
我们的路只有一条,抗过去,慢慢变强,强到有一天你是谈判桌上话语权更多的人。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大概率还会增加,首先你选企业的时候北美占比高的要注意。其次外部受挫,大概率会拉动内需,所以低估的消费企业,我们也可以慢慢关注了。
这个阶段,我们个人能做的唯有保持努力。
你想留在这,同样的环境你的稀缺性高一些,得到的回报就好一些。
你想出去,那你也得有对应的能力。
总之无论怎么选,让自己更稀缺才是越来越好的核心。
这周还有一个,股市相关的小新闻,网传两个券商合并,有读者问是否可以布局点券商。
我定投账户有一些券商ETF,目前浮盈30%多点,我个人认为券商最好的布局还是在这个市场人气最冷的时候持续定投,这样获胜概率是最大的。
这个事后如果非想买,定投依然是比较好的选择,先买一点,越跌越买慢慢布局。
未来券商可能很难有2014年那种极端表现,但股市活跃度提高,券商有所表现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去猜合并消息会不会带动券商,这又是到了情绪博弈,会不会合并难把握,合并了怎么走也难预测,很多时候事情真的发生了反而是一段行情的结束,自己又站到山岗。
在股市,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想追求效率,越是带来大的损失。
本周持仓没啥新闻,咱就闲聊一下,前几天有一个帖子特别火内容如下:
对于帖子作者咱就不过多评论了,向外归因是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他不会意识到自己不该用杠杆,不该贷款乃至用信用卡去炒股,他只会觉得是股市不行害了他。
如实说,以他的风险偏好,即便没有股市,大概也会在其他事情上因为激进破产。
有一句话说:当因果站出来,你会发现世上没有可怜人;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了,但在股市造成自己绝境的,大多就是我们自己。
各种渠道疯狂加杠杆,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件事有风险,但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侥幸心理就会占上风。
过去两周的文章中,有一句话我最喜欢:
成长,不是抓住所有机会,而是学会拒绝诱惑。
如果你看看周围的悲惨案例,你回发现一个规律。
对于普通人不把现状变糟,就已经很厉害了。
致富的前提是守富,走的远的前提不是步伐有多快,而是先避坑。
我们身边应该都不乏本身还不错,但是急于变更好,反而把生活变糟的案例。
就拿股票这件事来说,绝大部分人来股市都没有解决财务问题,而是让家里的财务问题恶化。
成年人确实难,充满压力却又不敢和身边的人诉说,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告诉同事怕他们嘲笑。在一个个疲惫的日子里,唯一的盼头就是,希望未来自己和家人能过的更好一些。于是潜意识中就变的急功近利。
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不把现状弄的更糟,就已经很厉害了。
很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很爱钱,但不能拿我输不起的东西去换》
每次到了股市不好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爆仓的新闻,本来不错的生活被自己搞的一团糟。
巴菲特说: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不管失败的概率是100比1,还是1000比1,都不应该这么做。
什么是我们输不起的,我们直观的想到应该是生命,除了生命,还有你我本就不错的生活。
我开台球室的时候,经常有人通宵打球,为了节约成本我就自己看店,一宿一宿的熬夜,后来患上了精神衰弱,睡觉睡不着,嘴巴时不时的还会不自觉的抖动几下。
去医院,一位老医生坐诊,问了问我的生活情况,然后例行检查了一番,我问:我这病好治吗?他说:也好治,也不好治。看着我疑惑的目光,他继续说:你这个病正常作息,好好休息就能好,但让你们年轻人放弃赚钱又不太容易。
回家咨询父母意见,父亲毫不犹豫的决定迅速以低价卖掉球厅,他说: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
后来进入了股市,入市不久就选择了价值投资,一方面是经过大量阅读,我坚信,基于价值的投资才是投资成功唯一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让我从早到晚对着N快屏幕,没日没夜的去关注各种热点,即便能赚到大把的钞票,他的意义又在哪里?我根本没时间和健康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没有理由不努力,但也要懂得舍得,钱固然重要,但你的健康,当下本就不错的生活才是你的根本。
目标是你的动力,不能是你的魔咒
人既怕没行动,也怕太着急。
前几天看到一篇很短的文章何时葡萄先熟透,你要静候再静候,
作者是去他喵的法国生活,她的文字是这样写的:
今天打电话的时候妈妈说:你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巴黎,吵着说长大以后要去巴黎。
我怕你失望,于是对你说:我们家祖坟往上三代甚至都没有一个大学生更别说出国了。
没想到听完这话的你倔强了一个周末没有吃饭。
等我再把饭端给你的时候,你泪痕干了,说不去巴黎了。
后来你上了初中,QQ头像变成了埃菲尔铁塔,再后来,你成为了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去了北京,去了上海,我以为你把这事给忘了。
有次过年回家你和我一起看电视看到巴黎,我突然想起来要逗逗你,我说你小时候不是要去巴黎吗?怎么还没去。
这一次你没有哭,和我一起笑,说是呀怎么没去巴黎呀,笑着笑着,你眼睛就有了光,闪躲起来。
27岁了,你还没有结婚,我也没有催你,因为你小时候走路都比别人晚,所以我也不着急,可是你却说你要去巴黎了。
知道的时候,我以为你去巴黎旅游,后来你告诉我原来你已经早早背着我申请好学校,存了钱,要去上学。
你就在给我打完电话的第二天真的坐上了去巴黎的飞机,也真的成为了我们家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出国留学的人。
电话那头,妈妈为我很开心,而我给妈妈发送了刚看的悲惨世界的音乐剧视频。我说:“妈妈你看,这是你小时候带着我一起在电视上看过的悲惨世界。原来演出版本和电视上的还是不太一样。”
说完,我就哭了。
想起了那句,何时葡萄先熟透,你要静候再静候,这场演出,我等了20年。
我们都知道葡萄的种植周期是相对漫长的
幼苗定植:第1年扎根,通常不结果。
初步结果:第2~3年少量果实(品质不稳定)。
丰产期:第4-5年进入稳定高产阶段。
种植葡萄,你需要静候再静候,才能等到稳定回报的阶段。
如果能以种葡萄的心态面对大多数事情,一件事你愿意在五年以上周期持续的努力,也会获得不错的回报。
正确的规划,超长的执行力,是获得较大好结果的原因。
黑白常说一句话,只有行动会改变结果。
今年巴菲特股东会上也说过一句话:
问题不会凭空消失,只有行动才能解决,无论这件事多么令人不适。
饺子说:有一句话说的好,出来混最重要的事什么?首先是出来
冯骥说: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郭帆说:先做了,你不做永远没答案。
当然前提是你有正确的规划一步步的走,而不是有目标,但让目标促使你有侥幸心理。
慢慢积累是大多数事情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你会觉得慢慢积累的有效案例并不多,因为你早期很难发现慢慢积累的人,因为慢不会引起别人注意,当他积累足够一名惊人的时候,你又会觉得走他的路已经来不及了。
相反快速成功的案例并不少,因此觉得试试也无妨。
但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百个人选择激进,总有三五个人连续好运,只不过今天暴富的这一小撮,明天可能悄悄破产。而明天暴富的一小撮,和今天的是完全不同的一群人。
但在自媒体的渲染下,你会有一种错觉求快这事能做成的人也不少。
有一段话这么说:
君子欲成大事,需破三贼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珍惜当下,不急不躁,慢慢积累,才能做成大事
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你有选股标准,就意味着你会错过很多标准外的机会。有舍才有得,你放弃那些不属于你的,才能专注你擅长的。
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任何事只有你坚持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结果,犹犹豫豫总不开始,那么就永远站在原地。
三贼皆破,万事可成。
大的好结果都需要慢慢的积累,何时葡萄先熟透,你要静候再静候。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