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低买很重要)
wangdizhe(北仪小孩)
今天a股继续缩量,已经好几天都这样了,说明连游资都越来越谨慎了。。。。所以沪指3400-3500不是那么好冲过去
我持有的中概互联etf和恒生科技etf跌幅均超3.2%, 持仓过程中,涨涨跌跌很正常,我盯盘也不多。。。天天看k线的,容易进入“我执”的状态,涨跌无序,心也随着飘。。。
那些成为热点的公司,往往是因为股价表现不错,所以人们趋之若鹜,然后各种合理解释就都来了。。。。其实往往同样的公司股价表现不行的时候,业绩底蕴也差不多,但没人搭理,因为财富效应不明显,就会有各种嫌弃的解释。。。
所以其实“价格发现”之后才会“价值发展”。。。价格是一种“聚焦度调节器”,它就像指挥棒一样,管理着人们的注意力。。。每当“万众瞩目”的时候,无论业绩成长性多强,价格的涨幅往往更快,这个直接表现为市盈率的上涨。。。在这个时候,就会形成“绩优陷阱”。。。比如pe60还买股票的人,一定会说自己看重成长性。。其实一般都是借口,仅仅因为右侧趋势形成,觉得“机不可失”,在参赌的同时,心中可能也有些隐忧,但这种“绩优的外表”,又能缓解一定焦虑。。。因此在业绩稳健的背景下,畅享着远期的成长性。。。那是一种忐忑而激动的感觉,觉得自己既“巴芒了一回”,沾上价格逻辑的庇护,又没有浪费牛市的宠幸。。。。。
在冒险的同时,似乎又多少握着些“业绩的安全边际”,会分泌些许的多巴胺,一种“既要也要”的美妙。。。甚至还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笃定”,毕竟好像有些“确定性”呢,所以有时还会加重仓位的。。。要是买概念股,还未必敢如此重仓。。。
这就是2021年初,不少人买入“龙头白马”的想法。。。如果今年牛市又来了,还会有不少人继续上面的这种策略。。。这是一种,企图用业绩的稳健性,对抗“买贵”的冒险游戏。。。。执行者,往往是学过一些价投逻辑的人,也就是知道一些巴芒那套东西。。。效果嘛,也不用别人评价,自己试试就会明白的。。。赔钱会促使人们产生最深刻的反省。。。
其实之前就说过了,只要买贵多好都不行,老巴基本不买13pe以上的股票。。。很多人也知道买贵不好,但仅仅没耐心等,所以就“迎着价贵一搏”。。。大A专治各种不服,尤其是这种“买贵无惧症”,因为大A的波动性在全球主流资本市场中居首,3.5年就一次牛熊转换,市盈率本身在10-100倍之间震荡变化。。。
所以一个对于“价格不谨慎”的人,进来基本就输了一半。。。即便学再多的知识,有时候,也难以抵消买贵的影响。。。之前说过的,价格是一个单一维度,它是“一票否决的”。。。3400的位置A股我一股不买
没理解价格的意义,不仅没懂安全边际。。。。而且对于投资整体框架的理解存在致命缺陷。。。买的低,需要理解周期。。。第一是量价周期,之前也说过了,缩量买。。。第二是业绩周期,连续下探,但慢慢走平,即将反弹。。。第三是估值周期,比如13pe以下买这种。。
所以能低买本身,需要功力的。。。懂量价的意思,并不是简单的看k线,而是理解市场情绪变化,这要求深度了解博弈对手。。。懂业绩的意思,需要理解商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企业长周期业绩表现,核心就是理解“消费者为啥非他不买”。。。懂估值的意思,是重视“常识”,理解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不可消除,因此产生敬畏,因为重视“均值回归”,要求安全边际大些才下手,主要是3点,第一股息率,这是保护垫,第二尽量便宜,并和历史估值做对比,第三成长性,这是一种特殊的“安全边际”,即便算的错点,成长起来了也会纠错
当然了,这几个维度,都分析完了。。。低买还有最大第一个阻力,它也是单独一个维度的,而且也是一种“价格波动”的表现。。。那就是在绝对胜率很大时候,直面浮亏的勇气”。。。因为能砸出低点,那是个啥情况?一般都是走熊,底部都是缩量的,有一点抛压,就能砸出大坑。。。所以低位买入之后,极大可能出现“惯性下穿”,不要忘了,之前说过的,低位不仅要买,而且是“带量低吸”。。。所以重仓会上来就出现一个“可观的浮亏”,这点对情绪冲击重大,一般要经过2-3个熊牛,才能看透,并有勇气执行。。。
所以其实,谁都想低买的,但认知要拼3个维度的,每一个都不简单,需要不同维度的积累,那不是分析财报事情,比如光一个商业模式的摸透,就足以“难上加难”了,而且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之后还要“拼胆”,扛过浮亏的挑战,迎难而上。。。
当然了,以上这些还仅仅是,低价机会出现时候的把握。。。事实上,很多时候,哪里有那么多低点可让你操作呢,所以还要有“不可思议的耐心”,来熬过那些“价格不低的日子”,这是一种煎熬。。。能扛住的,很少。。。而且不要忘了,这还仅仅是进货,出货是另外一套逻辑策略的。。。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恒生指数(HKHSI)$ $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