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资,要“理性想长远”)
这两天有人问段永平:“您的语言朴实,思维清晰,我很羡慕。想请教下,您有养成上面能力的方法吗?”
大道无形我有型:理性想长远。
段永平回答的这五个字,我觉得应该是他投资、干事成功的秘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研究。
前两天的文章,集中学习了散户乙投资的“战略与战术”。
“想长远”,就是战略层面,抓主要矛盾,看的远,不能拘泥于当下一点点的得失。
“理性”,我觉得更着眼于当下,侧重于战术,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
长期投资、理性投资,是巴菲特一直强调的核心原则。巴菲特说:“你必须在财务方面和心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付股票市场的反复无常,如果你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买的股票跌到你买入价格的一半,还能从容地计划你的投资,你就不该玩这个游戏。”
这告诉我们,如果不能理解一项投资,那么就不应该进行这项投资。这种理性的投资态度,使巴菲特能够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人性固有的贪婪、恐惧、从众心理和即时满足等,往往让理性看长远变得极具挑战性。如何才能在投资中做到理性看长远?
01.夯实认知基础
(1)理解投资的本质。
“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股权”。
将投资视为“经营企业”,想象自己买下整家公司(而非股票),关注如何改善业务、提升现金流。“如果股市关闭5年,我是否愿意持有这家公司?”
对2024年散户乙在底部区域买的白酒,有人问涨了些卖不卖?他说,“我好不容易以低价买了优质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把自己铁定贬值的现金变成了能持续带来现金流的股权,我为什么要跑?”
(2)理解市场的本质。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短期价格由情绪驱动,长期则由企业真实价值决定。接受波动是常态,避免被每日涨跌干扰。
要承认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不试图预测短期走势或宏观经济,聚焦于企业基本面和风险控制。
散户乙说,“我没有判断短期股价波动的能力,导致我每一笔买入都不得不做长期持有的打算。”
(3)知道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
明确自己的能力圈,只投资自己真正理解的领域。
散户乙说,“投资人之所以迷茫,是对未来看不清。看不清,就焦虑,就会成无头苍蝇。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你对持有的企业看清楚了,对自己的投资自然也就清楚了。简单看懂的企业本就少,里面再适合投资的就更少。所以巴菲特说:我一年有三个好主意就够了。以我的学识和阅历和认知,三年有一个好主意,我就满意了。”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持续学习扩展自己的能力圈。巴菲特早年不投科技股,但通过研究苹果的商业模式和现金流逻辑后重仓。但是,我记得段永平说过,扩大能力范围这个也很难。
02.制定可执行规则
(1)设定买卖参考标准。
我买入的参考标准,就是力求价格低于内在价值,考虑“两高两低一持续”,目的是买现金流稳定增长的,护城河明显的)。
ROE(净资产收益率)一般大于15%(代表盈利能力);股息率一般大于3%(筛选现金流稳定的公司)。
市净率(PB)一般低于行业历史中位数;负债率一般小于50%,避免高杠杆周期向下的时候暴雷;
我卖出的参考标准:
1.企业基本面逻辑改变;
2.价格严重高估;
3.发现更好的机会。
(2)逆向投资
散户乙说,他不喜欢和别人抢东西。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当市场恐慌(如指数暴跌20%以上)、优质公司被错杀时,就是送钱的好机会。当疯狂炒作某个行业、估值远超历史均值时,大家都喊死了都不卖的时候,减仓或观望。
(3)仓位管理
我说过,仓位管理是最难的理性。我坚持分批买入,保留至少10%现金应对极端情况。
散户乙说,“我再看好老窖,也只是1/3仓位。而且,我买任何股票,都是最多先买1/3仓位。”
03.有意识对抗训练
(1)延迟决策
我看到有朋友在群里说,“再也不做日内T了”。冲动想追高买入或恐慌想卖出时,试着强制等待5个小时。第二天,比较一下结果如何。
巴菲特曾说:“投资如同棒球比赛,不需要挥棒击打每一个球。”
(2)复盘错误案例
为了“不忘初心”,跟踪记录每笔投资的买入理由、目标价、止损点。
复盘随机决策导致的亏损,检视理性程度,操作中有多少是计划内的?多少是情绪驱动的?
(3)避免信息过载
屏蔽噪音源,减少查看行情软件频率(如每天只看1次)、减少投资炒股群、不看股评节目。有朋友刚关注我就留言迫不及待加微信群,其实没必要,系统学习散户乙发言是基础。
专注长期信息,反复学习散户乙发言,阅读企业年报、行业研报,而非短期新闻。
巴菲特说:“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理性投资不是天生的能力,要通过认知升级、工具辅助和纪律训练,形成习惯,让每一步操作都有逻辑和依据支撑,从而避免依赖直觉或情绪出现“旅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