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中国养猪行业的客观问题

来源:雪球 作者:一凡帝诺维奇 2025-04-11 09:26: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养猪行业的客观问题)

中国虽然养猪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但是整体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生产效率较低。

中国养猪行业的客观问题。

一是养殖场户数量庞大。

上世纪90年代,在生猪购销放开后,国内农村生猪养殖出现极快速的发展,农户养殖主体一度超过一亿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城市化加速,养猪行业也开始了规模化进程,尤其是非瘟疫情爆发后,由于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涌入,生猪养殖行业加速规模化,预计2024年行业规模化率将达到70%。但是由于养殖习惯、地理条件等各种原因,全国散养户数量仍然较多,养殖主体数量超过1000万户,数量仍然极其庞大。数量众多的养殖场户广泛分布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为我国养猪行业的环保、监管、市场调节等都带来巨大的挑战。最重要的是每个养殖场户都是疫病传播中的一个节点,数量庞大且广泛分布的养殖场户使得中国相比美国、丹麦等养殖水平较高的国家,疫病传播速度更快,行业整体防疫难度更大。对于牧原这样的规模养殖企业的疫情防控也增加了很多难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是环境和气候复杂。

欧洲国家国家面积普遍较小,气候也较为单一,美国虽然国土面积庞大,但是养猪规模不到中国的20%,且产能分布较为集中,养猪行业面临的气候较为简单。中国生猪养殖规模过于庞大,受限于土地承载等因素,产能不可能集中分布,必须分布在全国各个适宜生猪养殖的区域。而中国各地的气候极为复杂多样,这样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就必须面对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尤其对于牧原这样在全国广泛布局的生猪养殖企业,必须学会应对全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而且欧美国家城市化程度高,农村人口少,养殖场完全可以选择建设在距离城市、乡村等人口聚居地十公里甚至更远的地点。而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较低,且农村人口大范围散居,尤其是适宜生猪养殖的区域往往人口也较为密集,因此很难找到大量的远离人口聚居区域且适宜生长养殖的地点,很多养殖场必须布局在距离人口聚聚区域十公里以内甚至更近的地点。这也使得中国的生猪养殖企业必须找到在距离人口聚居区域相对较近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生猪养殖的方法。

三是人才匮乏。

中国近些年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但中国2000年后大学大规模扩后大学生人数才开始迅速增加,由于累积时间较短,中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量并不多。而农业类专业在中国一直不受欢迎,至今仍然是高考投档可以加分的两个专业大类之一。畜禽养殖类专业在农业大类中占比也并不高,全国每年畜禽养殖类大专以上毕业生仅有6万人左右,算上中专生也仅有7万左右。由于畜禽养殖生产一线条件较为恶劣,这些毕业生选择进入养殖生产一线工作的比例也较低,兽医(动物医学)类的首选工作是城市的宠物医院(诊所),畜牧(动物科学)类的则更多选择进入畜牧相关的销售类工作或进入其他行业就业,研究生学历的更多的进入研发岗位或者各类实验室,此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考公等,真正能进入生产一线的可能只有20-30%左右,也就是每年只有一万多人。畜禽养殖类专业历史上累积的大学生人数也非常少,而中国的养殖行业不仅仅只有生猪养殖,还有规模庞大的牛羊、禽类、水产、特种经济动物等养殖,不考虑农村散养户,各种类的畜禽养殖仅规模以上养殖企业的从业人员就在数百万人,每年一万多人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需求,造成畜禽养殖行业人才匮乏情况极其严重。生猪养殖行业内的规模企业在非瘟疫情后给出的待遇较好,在其他种类养殖吸引的人才更多,但相比于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庞大的规模,人才需求仍然十分匮乏。同时随着生猪养殖行业逐渐向规模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财务、行政管理、机械、自动化控制、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也日渐增多,但愿意进入生猪养殖行业的相关人才也较为稀少,相关人才也十分匮乏。

四是缺乏技术积累。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体系构建了基本完整的生猪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但是整体规模较小,无法服务全国广大农村养殖户,且技术水平相比国际先进水平明显落后。改革开放后,以正大为代表的国际先进农牧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生猪养殖技术,并通过饲料销售渠道向广大养殖户扩散,监管部门也制定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猪改良计划,通过国外优秀品种与国内土猪杂交的方式来迅速提高生产效率。此后,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基本走上了拿来主义的道路,从生猪育种,到饲料配方,再到养殖技术,猪舍设计,最终的屠宰加工,几乎全部从国外引进。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整体效率虽然在较短时间里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却并没有同时进行相关的技术积累,导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到目前为止缺乏技术的积累,大部分企业只能不断的从国外引进种猪、设备和相关技术。对于想要发展独立自主的养殖体系,追赶并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来说,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五是监管和防疫体系不完善。

中国畜禽养殖规模庞大,养殖场户数量众多,相比于欧美国家,畜禽养殖的监管和防疫面临的挑战更多,难度更高。但监管和防疫体系同样面临着人才缺乏和技术积累薄弱的问题,国家对监管和防疫体系的资金投入虽然并不算少,全国监管和防疫系统的人员数量也并不少,但是相比于全国畜禽养殖的规模和面临的问题,人员数量和资金投入又是不足的,可以说监管和防疫体系是不完善的。但是基于畜禽养殖行业创造的价值和其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国家也不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完善监管和防疫体系,只能等待畜禽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的自行提升,来减轻政府对畜禽养殖行业的监管和防疫压力。在现阶段,只能抓大放小,尽可能的维持畜禽养殖行业的生产稳定,促进行业的效率提升,防范重大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但是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就需要依靠自身能力来解决监管和防疫体系不完善造成的行业很多小问题。

六是疫病复杂。

由于养殖规模过大,养殖场户过多,行业技术积累薄弱和人才匮乏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始终没有对各类原生疫病进行有效净化;改革开放后,中国为了快速提升养殖效率,从欧美很多国家引进了种猪,很多疫病也不可避免的随之引进中国;中国大量的散养户没有防护隔离的意识,通过接触其他进出口的商品上携带的病毒导致感染,进而向环境传播;各类型病毒在中国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猪群之间传播,出现大量突发的基因变异和基因重组,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病毒或者传统病毒的新亚型;国内对基因工程缺乏足够的监管且很多科研机构和规模企业对基因工程没有敬畏心,自行进行病毒的基因摘除等试验,人为制造了很多新的病毒亚型。上述原因共同造成了中国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形势极为复杂,一般的养殖场户可以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运气,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则必须有能力应对这复杂的疫病形势。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新希望(SZ000876)$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 希 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