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手搓「永久组合」,这届年轻人的投资赢学)
如果你对当今年轻人的投资行为足够关注,会发现小红书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搓版永久组合”。
正如之前的文章所写,永久组合是多元资产等权重配置的经典案例。它的创始人叫哈利布朗,策略思想起源于1970年代的美国。
若干年以后,这个简单到极致的组合策略,在万里之外的东方大国,竟然意外地开花结果,复旧如新。
尽管哈利布朗已经不再,但他的精神遗产远播全球,在全世界培养了一大批非入室弟子。
永久组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四分法组合,而是一种组合配置思路,换句话说,它是个“开源”的策略。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与他人不同的永久组合。
这两年,资管行业总在试图重启主动管理的叙事,然而认知上的信息差早已打破,愿意为不确定的Alpha付费的人越来越少。从“时光旅行者”到“中国版永久组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多元资产配置的游戏,没有精神领袖就从海外借一个,最后发现一路坦途、屡试不爽。
雪球去年出了一个“三分法”构建基金组合的功能,把资产配置的理念落地成了工具。
“三分法”大体上是指三类资产:股票、债券、商品。
整个操作下来,主要是两个步骤:
1、根据收益率、最大回撤确定资产比例(可调整);
2、在股票、债券、商品三个分类下分别接受一系列给定的基金(可添加其他基金)。
整个过程其实是循规蹈矩的,但在自主调整比例、添加基金那两个步骤,又给了你不错的自主操控权限。
就像抖音的场景模板,每个人都可以顺着别人的作品,如法炮制相同的声音、特效,本着“试试就试试”的态度来无痛挑战一次。
既引导了多资产配置,又给足了自主投资获利的满足感。放在这两年,只要组合里给商品(黄金)赋了权重,并且有充分的债券打底,组合回测业绩大概率不差。
雪球这件事做的还是漂亮的,把资产配置真正变成了一个引导式的操作流。毕竟这个行业只要做一点点真正重视客户体验的事情,就已经是功德了。
“三分法”遇到永久组合,更加助长普通人的嚣张气焰。
还要啥自行车呢?搞投资从来没有今天这么简单。
有天我在想,为何永久组合突然在社交媒体里面被广泛讨论,不光是中文互联网,海外对这类组合的关注度也在提高。除了最近两年业绩能打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元资产来到了主流视野之中。但在历史上,这并不是第一次。
两个经典的多资产组合——全天候、永久组合基本都在1970年代构思成型,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黄金价格大幅上涨。
整个70年代,黄金从35美元涨到512美元,累计上涨了1363%。
当时的宏观条件,放在今天看,很多细节犹如重映。彼时,两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飙升,推高物价,美国和全球经济面临严重的滞胀问题。高通胀环境叠加美元信心动摇,传统的股票和债券组合表现羸弱。面对传统资产的失效,投资者迫切需要能够对冲通胀风险、在衰退中也能保值的资产。
这让那些从事组合配置的人,不可能忽略掉黄金、大宗商品这些非传统资产。
多资产组合理念的广泛传播,恰好伴随着美国指数化投资的普及。随着约翰·博格等人倡导的被动投资理念的兴起,投资者对低成本、简单且能够穿越周期的投资策略产生了兴趣,这些资产配置组合,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这种需求。
宏观和微观条件的共同作用,让“资产配置+指数化投资”大放异彩。
进入2020年代,发达经济体再次进入增长放缓、高利率环境,黄金则重拾升势。相似的情景再现,多资产配置的理念开始复兴。
恰好此时,中国内地的指数基金、ETF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普及后的阶段,践行“多资产配置+指数化投资”也变得容易。
不管是躺平吃息,还是手搓永久,如今的年轻投资者,更乐意圈地自萌,为自己打造一个尽可能不受外界干预的“安全屋”。
一句话,钱不好挣,不想被任何人收割。
最近和楠师录了一期播客,在准备提纲的时候,发现哈利布朗还是一个美国政党的领袖,曾经参与美国大选。他所在的小众党派叫“自由意志党”,主张个人自由,提倡权力分散、减少干预。
永久组合的核心理念同样也是持仓分散、减少干预,工夫在诗外,追求个人自由、多样化的选择。政策主张和投资理念高度契合。
而这些热衷于自主学习、手搓永久的年轻人,他们甚至不必记住“哈利布朗”这个名字,就已经和这位顶级传道者的精神世界高度重合。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