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望在WAIC重磅发布“金盾”智能体 构建AI2.0时代护城河)
7月末,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百望股份(06657.HK)与沐曦正式发布“金盾”全球交易管理智能体,这款聚焦“一带一路”市场的智能合规引擎,秒级解析全球超200类票据格式、内置30000+国际财税规则、实现跨境税率智能判断与多语言自动适配,在会场引发了大量全球客户的围观和现场测试。
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AI时代的ToB赢家,不在于谁的模型大,而在于谁的数据真实、客户扎根、场景可控。
而百望股份,恰恰坐拥这三者。
百望股份的底盘来自其最早参与的“金税工程”。
作为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金税四期的核心技术承建单位,百望在十年间完成了全国上千万家企业电子发票处理的数字化底层建设。根据公司数据,其已累计处理超过200亿张发票数据,交易金额合计接近千万亿元人民币,连接企业超过2800万户,覆盖国企、央企、跨国公司和中小微企业全量图谱。
这是一张真实、高频、结构化的数据地图,极度适配AI合规、财务、交易等场景智能体训练与部署。
在WAIC现场,百望&沐曦展台前展示的不是参数对比,而是真实业务流的演示:
将来自不同国家的PDF格式发票上传后,仅数秒系统即自动完成字段提取、票据合规判断、跨境税率匹配与本地税表生成;随后,一键生成英文版合规报表,并输出多种语言版本的风控建议。
体验者评价其“像一个24小时在线、熟知全球税务的AI财务顾问”,这绝非夸张。
支撑这一切的,是百望股份基于以下核心能力打造的产品体系:
覆盖“一带一路”国家主流票据标准200+类;
构建全球税收知识图谱,维护30000条规则库并动态更新;
支持100多语言票据识别与解析;
……
百望推出的AI引擎,不再是技术试验室中的“概念片段”,而是源自对2800万企业真实业务流的理解与沉淀,在模型训练中融合历史发票、企业业务、合规决策数据,实现上下文决策闭环,为企业提供切实可靠的智能服务及决策支持。
若将全球ToG-ToB AI赛道进行横向对比,Palantir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参考系。
这家发源于美国军情系统、后渗透政府与大型工业集团的智能平台,以“不可替代的数据+极深场景嵌入”著称。其2025年市值已达3500亿美元,市盈率超500倍,是典型“AI产业智能体服务平台”公司。
百望股份正逐步构建类似生态——但更贴合中国乃至“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结构:
百望不仅具备Palantir式的“政府级数据资源”,还叠加了服务2800万用户形成的业务触点嵌入能力——AI不仅识别票据,更能参与发票可信判断、供应链财税协同、金融授信风控等决策闭环流程。
从资本视角看,这便为百望股份开拓出相当可观的增长杠杆。
根据已披露数据,其2024年已战略部署智能体业务。今年以来,百望股份先后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推进相关产品与服务在金融、制造、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上线。
若按照国际AI平台平均15倍PS(市销率)计算,未来其AI板块估值或将有巨大空间。而这还未包含其平台效应与后续智能体矩阵的“交叉销售”与“企业多触点渗透”能力。
2025年,资本市场对AI落地型企业的态度正在转变:AI不再只是一种前沿技术,而成为重塑产业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力量。
在这场转型中,谁拥有高质量数据、海量客户网络和深度场景建模能力,谁就站在了下一个AI平台的原点上。
百望股份用10年构建起庞大的全国交易数据网络,如今正将这些数据资产“激活为智能体”,从一个发票服务商转型为连接政府、企业、技术模型的“产业中枢”。
未来的ToG-ToB AI超级平台,可能不会诞生于硅谷或PPT里,而是生长在数据最真实、客户最复杂的土壤中。
百望,就是其中的范本。因为AI 2.0竞赛的核心护城河,藏在真实世界中。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