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切入千亿赛道,海目星构建机器人精密焊接"技术-场景"双闭环)
近期,机器人赛道热度再起,多家企业官宣在订单和资本化上取得重要进展,头部公司估值水涨船高。7月18日,优必选拿下9051万元机器人采购大单,成为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金额订单;7月18日,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进一步加强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加速落地的预期;7月21日,京东连投三家机器人明星企业,将机器人概念推向资本市场的新高潮。
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无疑是资本市场上最耀眼的那颗星,受益于政策和市场的多重利好推动,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技术突破+场景拓展”双轮驱动的新发展阶段。而具备与机器人强技术关联和高度产业协同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或将充分受益于机器人产业化。
2025年上半年,国内激光智造龙头海目星(688559.SH)公告其已全资收购Leister集团旗下的激光塑料焊接业务,未来五年将形成“精密医疗+新能源车+智能硬件”三大增长极,并逐渐向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延伸。
资料显示,海目星收购标的——Leister集团成立于1949年,是一家享誉国际的瑞士高科技企业,以创新和卓越的质量著称。公司在欧美市场拥有卓越的产品口碑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覆盖高端制造和基础工业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Leister集团在激光塑料焊接领域,拥有数十年的模块化、定制化应用经验和全球独有的专利技术“GLOBO焊接”,能够赋能汽车工程、医疗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微系统技术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制造革新。
据悉,塑料部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产业当中,尤其是采用了高性能材料的改性塑料。以宇树机器人为例,基于轻量化设计,兼顾耐热性、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高比强度等需求,其机器人产品从外壳、骨骼框架、关节轴承到高速散热风扇、电子皮肤外层等关键部件都采用了改性塑料。
资料显示,北京、深圳等地已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万台级规模落地。国家人工智能基金与地方配套资金也正加速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越来越多的观点一致认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工业元年”?,全球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到2326.3亿元。
此外,根据国金证券测算,如果人形机器人量产规模只要达到1000万台,那么,仅改性塑料当中的PEEK材料,2027年国内市场规模就将超过167亿元。
塑料部件在机器人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无疑将催生出巨大的塑料精密加工需求。而在该领域,激光塑料焊接技术因具备无缝焊接、微米级控温、零机械损伤特性,已成功取代传统工艺,成为精密加工环节的核心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激光塑料焊接市场正处于技术红利释放期,完成针对Leister集团激光塑料焊接业务收购之后,海目星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具备国际顶尖激光塑料焊接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具备了撬开机器人产业的有利条件。而且,基于Leister集团此前20余年的国际市场布局,公司未来不仅在国际机器人市场拥有先发优势,也将在汽车工程、医疗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微系统技术等领域构筑起深厚的竞争壁垒。未来,其新业务的成长空间仍然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