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绩亮眼背后:江阴银行如何靠投资收益“对冲”息差压力?)
8月15日,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阴银行”)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江阴银行资产总额达2075.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7%;负债总额1883.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189.54亿元,同比增长1.96%。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为银行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5年上半年,江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4.01亿元,同比增长10.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6亿元,同比增长16.69%。其中,利息净收入14.09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投资收益8.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1.44%,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减值损失为8.68亿元,同比略有下降,显示资产质量压力有所缓解。
投资收益激增81%,非息收入贡献显著
从利润表来看,江阴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亮点在于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其中,投资收益达8.82亿元,同比激增81.44%,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22.35%提升至36.72%。财报显示,投资收益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债权投资的收益增加。
具体来看,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从上年末的197.03亿元增至253.35亿元,增幅达28.58%。这部分资产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同业存单和基金投资。其中,政府债券规模增长尤为显著,从34.74亿元增至127.57亿元,增幅达267.27%,显示江阴银行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加大了对低风险债券的配置力度。此外,债权投资虽规模有所下降,但通过优化资产结构,仍贡献了稳定的收益。
非利息收入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008.5万元,同比下降35.15%,主要受市场环境影响,理财、代理等中间业务收入有所收缩。不过,其他收益(如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等)合计实现1.39亿元,同比增长15.23%,部分抵消了手续费收入的下降。
利息净收入持平,资产负债结构优化
在传统利息业务方面,江阴银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为14.09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利息收入28.94亿元,同比下降3.72%;利息支出14.85亿元,同比下降6.82%。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仍在,但通过负债成本管控,利息支出降幅大于收入降幅,使得净利息收入保持稳定。
从资产端看,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314.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7%。其中,企业贷款占比超过80%。企业贷款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是前三大投放行业,合计占比超过60%,显示江阴银行持续聚焦实体经济,支持地方重点产业。
负债端方面,存款总额为1648.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5%,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达87.49%,负债结构较为稳健。其中,定期存款占比64.91%,活期存款占比28.82%。尽管市场利率下行,但江阴银行通过优化存款期限结构,有效控制了付息成本。
资产质量改善,信用减值损失下降
截至2025年6月末,江阴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13.99亿元,较上年末的16.78亿元显著下降2.79亿元,降幅16.63%,显示其资产质量在报告期内得到有效管控与改善。
然而,从逾期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风险压力依然存在。在13.99亿元的逾期贷款总额中,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高达9.61亿元,占比达68.69%。这表明大部分逾期贷款已进入风险暴露期,未来转化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较高,需密切关注其后续迁徙情况。
从贷款五级分类来看,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余额也有所减少。同时,信用减值损失为8.68亿元,同比下降3.27%,显示银行在风险管控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取得成效。
江阴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稳健,但背后折射出区域性银行普遍面临的挑战。一方面,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持续收窄,依赖传统存贷业务的盈利模式承压。尽管投资收益增长显著,但市场波动可能影响其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区域性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上往往落后于全国性银行,如何在有限资源下提升数字化能力,优化客户体验,成为关键课题。
此外,贷款高度集中于常州、无锡和苏州,虽然强化了本地优势,但也可能放大区域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未来,江阴银行需在深耕本土市场的同时,审慎探索跨区域或差异化业务布局,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区域性银行需在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定位的同时,加快向财富管理、交易银行等轻资本业务转型。能否在稳健经营与创新突破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未来能否在银行业分化趋势中占据更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