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日媒:台积电的最大风险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日媒:台积电的最大风险)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 源: 内容来自自由时报 。

“得芯片者得天下”凸显半导体的关键战略地位,台湾以尖端的芯片制造能力,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扮演关键角色。

日媒分析称,中国台湾、韩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等5个国家和地区正掀起一场芯片世界大战,并点出芯片代工霸主台积电的弱点,竟是随着年轻一代逐步晋升管理层,老一辈那种“我们什么要求都满足”的心态正在消失,台积电的新一代能否认真看待小需求令人怀疑,这对日本芯片国家队Rapidus来说是大好机会,因此,Rapidus成功关键取决于吸引日企客户。

《周プレNEWS》1日刊出日本、美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半导体世界大战,访问一位长年在东洋经济撰稿的工程师情ポヨ(Jyo Poyo)对于这场霸主争夺战的看法。

对于日本成立半导体国家队Rapidus,是否能重振日本芯片产业? Poyo直言,日本半导体产业最后的辉煌是PlayStation 2(2000 年发布),距离那个黄金时代已经过了20年以上,这种感伤的情绪依然存在。目前从美国回来的人,例如IBM和英特尔的员工,东芝的员工,以及中年工程师们都聚集在Rapidus。

他说,日本之所开始振兴半导体产业,源于2020年的半导体短缺。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人考虑过重振日本半导体产业,碍于缺乏政府支持,这项计画未能取得进展。后来,人们开始抱怨半导体短缺,无法生产汽车,于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项目启动了。

他指出,在此之前,许多日本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人认为「我们可以进口」。虽然半导体制造商希望继续生产,但像PS2这样的特定应用的需求逐渐减少,于是他们决定进口通用CPU,并将制造工作外包给台湾及台积电。当时,台积电的制造成本低于日本。

被问及为何台湾及台积电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制造芯片? Poyo认为关键在于自动化的平衡,日本曾尝试将所有流程自动化,但有时最终成本反而高于人力成本。而台湾则不同,他们只自动化那些有利可图的流程,而保留那些可以由人工完成的环节,并仔细评估成本。正是这种方式使他们的成本效益超越了日本。

此后,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成本的上升,台积电逐步增加了自动化流程的数量,成为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公司。即使现在,他们仍然严格评估引进尖端技术的时机。最昂贵的EUV每台设备的成本高达数百亿日圆。只有荷兰的ASML公司能够生产这种设备,即使ASML发布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最新型号,台积电也不会立即购买。他们会等待,直到确定最佳购买时机。

关于韩国制造商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很严格吗?他说,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制造商透过现场决策来削减流程,从而降低成本。在日本,高阶主管不愿接受来自第一线的建议,反而会问:「谁该为事故负责?」 此外,日本与台湾和韩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后两者对缺陷产品的容忍度更高。

除了日本之外,美国也致力于重振半导体产业。对此,Poyo称,美国劳动成本是个大问题,工资是日本的三倍,即使将薪水如此高,工程师的数量仍然不够。这部分是由于川普上任以来收紧了移民限制。从海外引进优秀工程师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美国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

至于中国半导体发展部分,Poyo指出,自20世纪以来,半导体产业已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台湾和韩国,但中国的情况引人注目。目前,中国政府正全力支持本国摆脱对海外半导体的依赖。业内人士预测,最迟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半导体产业的领导者。

美国法规禁止向中国大陆出售先进的半导体设备,也禁止外国公司在中国大陆建厂。未来,美国及其盟友很可能推出限制措施,禁止使用中国大陆制造的半导体。然而,这些限制措施并不会摧毁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充其量,它们只会减缓其发展速度。

他还提及,「我听说中方也很精明,他们投过各种的方式获得了所需的一切,例如让不受监管的公司进口设备、收购外国公司等等。虽然他们没能获得EUV技术,但他们仍然能够利用上一代的曝光设备生产芯片。

Poyo强调,一切都取决于技术诀窍,中国仅仅拥有制造设备是不够的。这一点从英特尔和三星即使购买了与台积电相同的设备也无法与之匹敌的事实中可见一斑。秘诀在于即使使用相同的制造设备,也能大幅提升良率,台积电正竭力保护这项技术。

面对台湾及韩国竞争,日本应该如何发展半导体? Poyo表示,正如我们从日本半导体制造商过去的衰落中所看到的,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买家。 「与台积电或三星这样的大公司正面竞争是行不通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累积小的需求。」

他还说,随着在台积电成为全球领导者之后加入的年轻一代逐渐晋升为高管,公司老员工那种「我们满足任何需求」的心态正在消失,导致一种大型企业特有的不够积极作风。台积电的新一代能否认真看待这种类似小需求的工作令人怀疑,而对Rapidus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归根究柢,Rapidus的生存取决于那些将成为其客户的日本公司。

Poyo直言,如果没有这些新兴企业,无论Rapidus如何努力,这都是一场不可能的任务。除非日本企业团结起来,否则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214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