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五万亿英伟达,意味着什么?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五万亿英伟达,意味着什么?)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 源 : 内容编译自彭博社 。

上周,英伟达公司创造了历史,成为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但这只是它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的众多方式之一。

这家引领人工智能革命的芯片制造商不仅是迄今为止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也可能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股票。自2023年初以来,英伟达一直是市场上涨的主要驱动力,为股东带来了巨额回报,也为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赚取了数十亿美元。如今,它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标普500指数11个板块中的6个板块,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国家整个股票市场的市值。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异常事件,堪称惊世之举,”宏利约翰汉考克投资公司联席首席投资策略师马特·米斯金表示。

就在上周,英伟达宣布与诺基亚、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集团达成合作协议。

虽然该公司要到11月中旬才会公布财报,但近期大型科技公司的业绩凸显了其巨大的增长潜力。

微软、亚马逊和Meta Platforms四家公司均承诺将继续大力投资人工智能。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预计这四家公司未来12个月的资本支出总额将增长34%,达到约4400亿美元。这些支出是英伟达下一财年营收预计将达到2850亿美元的主要原因,而2020财年的营收仅为110亿美元。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解释为何围绕人工智能的股市泡沫甚嚣尘上,而英伟达正是这场泡沫的中心。上周,黄仁勋在公司年度GTC大会上淡化了人们对市场狂热失控的担忧,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也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驳斥了将当前形势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的说法。

“这类趋势会达到顶峰并逆转,我们预计这种情况最终会发生,”米斯金说道。 “然而,就目前而言,处于人工智能竞赛中心的公司在盈利方面表现最佳,而这种情况需要改变才能实现领导地位的更迭。尽管如此,标普500指数似乎还是把太多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

以下五张图表记录了英伟达市值飙升至 5 万亿美元的历程,并展示了它对股市的重要性: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英伟达在主要股指(以市值计算)中的权重自然最高。其股票占标普500指数的8.5%,超过了市值最低的240家公司权重的总和。

标准普尔高级指数分析师霍华德·西尔弗布拉特表示,这很可能是任何成分股中权重最高的记录,但他同时指出,很难找到一个世纪以来的每日数据。2023年年中,苹果的权重达到峰值7.7%,而微软在同年晚些时候也达到了7.4%。目前,七大科技股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总权重超过36%,其中苹果公司以6.9%的权重位居第二。


英伟达不仅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市值比排名第二的苹果公司高约1万亿美元,而且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英伟达的市值甚至超过了荷兰、西班牙、阿联酋和意大利五个国家股市的总市值。

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公司,其市值如今已超过除美国、中国、日本、香港和印度这五个国家以外的所有国家股市。


几乎所有华尔街分析师都看好这只股票,约91%的分析师给予“买入”或“买入”评级。市场普遍认为这波涨势将持续,汇丰银行分析师弗兰克·李(Frank Lee)近期将该股的目标价上调至华尔街最高的230美元——这意味着其市值将接近8万亿美元。

然而,也有一位分析师对该股持相反意见:Seaport Global Securities分析师杰伊·戈德堡(Jay Goldberg)自4月份以来一直维持“卖出”评级,并给出了华尔街最低的目标价100美元。在此期间,该股股价已上涨超过一倍。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其销售增长率往往会放缓,因为基数更大。预计销售额达到或超过1000亿美元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平均年营收增长率为6%。英伟达(Nvidia)也因此成为一个例外,其本财年的营收预计将增长近60%。

虽然这一增速较前两年的126%和114%有所放缓,但仍然远超英伟达的其他巨型公司。预计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公司——微软和苹果——的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5%和6.2%。


随着英伟达股价的飙升,黄仁勋的净资产也随之暴涨,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其净资产已达到1760亿美元。仅今年一年,他的财富就增长了超过600亿美元,足以让他跻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根据10月份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黄仁勋以个人名义和家族信托持有该公司约3.5%的股份。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1-02/nvidia-is-worth-5-trillion-here-s-what-it-means-for-the-market?srnd=phx-technology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214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