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把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支出的重中之重予以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中央财政2014年全年安排教育支出近1600亿元,以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中央对教育均衡的相关政策主要是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坚持“保基本”、着力“补短板”、努力“提质量”、尽力“促公平”。其实2014年的教育支出只是近年来财政对教育均衡投入的一部分,2011-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4194亿元,加上2014年预算安排1600亿元,推动教育均衡的财政投入力度非常大。
教育均衡包括很多方面,在中央财政的投入方面,体现为一种系统性,保基本,主要是保证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并且保证农村地区的校舍和教师工资;补短板主要在于改善学生膳食的计划,主要是针对特困地区;在以上两点基础上,再“提质量”(教师培训与支教)与“促公平”(针对随迁子女)。中央对地方不仅有投入,也有监督机制也保证这些投入的流向。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就会对地方的落实进行抽查与督导。在今年1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江西省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督导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76所。此次督导也发放了问卷,江西省对11个县(市、区)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5%以上。可见,近年来推进教育均衡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此次督导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县教育投入几年内并未增长,一些地方办学条件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等等。这提示中央财政在今后的投入中,仍需要将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安排。教育作为一种公共品,中央财政又投入的义务,但是地方有自身的利益驱动,如果事权与财权不对等,那么地方就难以保证对教育的投入,因为教育作为公共品决定了它的收效慢且不明显,不如公路、高楼以及大项目那么明显的拉动地方GDP与显示政绩。中央的督导短期内绝对有必要,长期来看,仍需推动地方政府的转型,转型为服务型政府,改革GDP考核制度,淡化地方利益驱动,使之真正为地方民众民生与福祉来服务。
教育均衡,除了义务教育以外,还要致力于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大城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取,并且在高考录取制度上大城市也有着更明显的优越性;这导致了一些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比如“起跑线”问题,再比如异地高考等问题。另外,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解决体制内与民办教师的二元制度问题,以业务能力来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编制与论资排辈,教师队伍需要建立有效的吐故纳新机制。教育不可能做到绝对均衡,但是应该保证一些最低限度的均衡,体现公平。(编辑 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