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节,在城里工作的女儿接到杨老太的电话,要求她把电脑带回家,具体要做什么?“回来了告诉你!”
女儿奉命将电脑带回家的第一天,杨老太吃完晚饭就将碗筷丢下给老伴收拾,让女儿带着电脑来隔壁家蹭网下载广场舞舞曲。
这个以前城里人才流行的活动,刚开始在农村流行,在杨老太所在的村里,只有约1/3的妇女参与,她们穿着专业舞鞋,在晚饭后就翩然起舞,成为大农村里新景致。
全民狂欢的广场舞
2015年除夕的傍晚,如往年一样将卤完春节期间的卤制品后,杨老太没有直奔麻将馆(村组自发固定活动室),而是换上了刚买回不久的舞鞋,坐在了家门口,等待广场舞开始。可是,当时下最流行的《小苹果》乐曲响起,杨老太并未随着其他人扭动,反而继续安静的站着 “自己还不会跳,怕人笑话。”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年纪略大的中年和老年妇女们,因不识舞曲,也听不懂节奏,常年劳作而僵硬的身躯,也无法扭出想象中的柔美,囿于旁人的眼光,她们只能压抑着舞动的想法,一边观望,一边等到夜幕降临后,才走进舞蹈队的队尾,笨拙得跳了起来。
以往,打麻将是农村唯一的消遣和休闲方式,每当农闲到来,无论早上还是晚上,收拾完家务事后,男男女女都围坐在麻将桌前“奋战”到深夜,甚至通宵。广场舞的出现却打破了麻将的“垄断‘。
潜江裁缝的发酵效应
新的休闲方式产生的背后,是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潜江市人均GDP达到39966元,居湖北省第四位。对农村而言,收入增长不得不提潜江裁缝的力量。
在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的服装行业,“潜江裁缝”非常有名。作为农业城市,庞大的农村人口让潜江市成为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城市之一,以杨老太所在村组为例,90多名壮劳力,基本都在上述区域打工为生,而他们从事的行业就是这些服装加工厂。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市外出务工的16万人中,“潜江裁缝”就高达10.8万人。她们的就业模式除了传统的制作服装外,还有开设服装厂及服装类的手工作坊。
2014年,潜江市村村通工程综合覆盖率达100%,潜江市的基础设施和经济水平开始赶上沿海农村,而潜江裁缝们的消费市场也如城里人一样“潜入”汽车市场。
2015年春节前,杨老太的两个侄子先后开着新买的小汽车回到了老家,成为当地值得炫耀的一起“新闻”。两侄子的职业仍然与裁缝有关,他们在广州的城中村里,租了两个100多平米的小作坊,通过给广州的服装批发市场定向制作服装,收取加工费用,一个小作坊年均纯收入能达到20万元。
这种依靠服装产业而兴起的家庭在潜江市的农村家庭里并非少数。“2015年春节前,基本所有农村规划的村村通的水泥路已经替代了以往的石子路,因此,很多家庭都开始购买汽车,”杨老太所在村的村支书说,村里的小车比以往所有的总量多了一半左右。虽然还达不到城里的人均汽车拥有量,但对比以往的农村来说,已是很大的进步了。
2014年的另一件大事是,土地平整政策已经推行,杨老太所在的村里将地处低洼的土地填平,将处于高地的农地削平,“我们要推行机械化种植。”村支书说。(编辑 张凡 谭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