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1日,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新领军者年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年会是以共同探讨如何创新思路并发挥企业家精神、应对新挑战为宗旨的创新与科技领域的全球性盛会,金融界网站全程报道此次盛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由凤凰财经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凤凰早餐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并没有恢复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较大的回旋余地,用好这一余地,可以保持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保持8%的增长潜力。
外部环境:美国经济并未恢复
林毅夫表示,三方面指标可以说明这一点。
首先,美国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3.5%之间,但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并没有恢复到3%。
其次,按照上述发展规律,金融危机后会有5%—6%的反弹,但是现在也没有出现。
第三,8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低到5.1%,但这个数据背后的劳动参与率也降低了3个百分点。
林毅夫指出,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恢复最快的经济体,日本和欧洲的情况并不如美国,这样的国际环境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外因。“作为转型中的国家,我们固然存在很多导致增速放缓的内部因素,但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会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
“外部因素不佳的前提下,出口的马车跑慢了,经济增速就会从8%往下掉一些。”林毅夫表示。
内部因素:用好回旋余地
林毅夫分析称,回旋余地主要来自三方面。
首先,产能过剩行业并非完全没有机会,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能过剩行业升级空间也很大。其次,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四万亿的投资大量被用于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数国家经验证明,经济下行是建设基础设施的契机。第三,我国的城镇化刚刚起步,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所以,发达国家产业在国家前沿,要找到新的投资机会很难,而且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化发展也已经基本完成,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少了很多投资的机会。
林毅夫补充说,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与他们相比的优势之处在于政府良好的财政状况。“我国政府的累计负债占GDP总量的比重为40%—50%,这在全世界都是最低水平。而且我们的3.7万亿的外汇储备也是全世界最高,这些都是中国比其他发展中经济体有优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