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简称《意见》),多项内容力挺“医养结合”。
《意见》提出,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根据东方证券11月初开展的一场关于国内养老地产现状的研讨会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住宅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将经过试验期(大约5年)、成长期(5年以后)和稳定期(10年以后)三个阶段,大约经历20年后会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1.8万亿元,2050年近7.6万亿元规模。
对于房企而言,现状是只有把养老产业中的相关业务链条都打通,未来实现规模化效应,才有可能盈利。相比之下,险资进入养老产业的优势更多。《意见》的出台,无疑对早已涉足养老产业的房企是一个利好。
险资介入医养结合
目前国内养老项目主要有三种模式:做养老服务,通过养老销售保险;直接养老院托管,跟康复医院结合;与旅游结合,做候鸟式养老,本质上是销售房产。其中,机构相对看好第二种模式。
在医养结合模式上以保险行业介入较早。泰康人寿旗下的泰康之家从2009年申请项目,2011年首个项目在北京燕园拿地。2015年3月北京燕园一期开始营业,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三亚、武汉、成都7个城市拥有养老社区。燕园一期目前有300张病床,入住率超过90%,会员费100万,每个月有1万、2万等不同档次的月费,附加服务和特殊服务额外收费。预计回报率在8%左右,回收期在10-20年。
东方证券分析师竺劲指出,险资做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比房企的优势更多:保险公司有资金优势、客户优势、产品优势,而人寿保险关心的就是人的生老病死,医养是一个自然延伸,二者有相关性和协调性。
但险资投资建设医院缺乏人才,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医院,动辄数十亿元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投资,同样面临盈利周期偏长的考验。
目前养老社区的毛利率并不算高,加之参与医院改制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菲,很可能拉长保险资金的盈利周期。
据了解,泰康之家未来会加大在医养上的投入,在未来5-8年,泰康计划投资1000亿元用于养老社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其中大约100亿元用于建设养老社区,投资合作建设三甲医院的金额大约为15亿-20亿元。在养老服务上会推展候鸟式养老。
养老医疗站上新风口
养老市场化已成趋势。《意见》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
《意见》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包括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与家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
在上述研讨会中有信息指出,受益于医养结合趋势的公司有三类:康复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及分级转诊模式,区域试点及养老服务购买。
综合多家证券机构的分析结果来看,目前介入养老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数,拥有康复医院的上市公司有湖南发展、万方发展等;拥有体检中心及社区资源公司,并可能向此转型的公司有宋都股份、江苏三友、南京新百等;已投入养老基地建设的公司有双箭股份、湖北金环、金陵饭店、世荣兆业、凤凰股份等。
房企做养老产业也有盈利者。保利通过成立保利安平机构运营养老地产,保利养老品牌和熹会入住率达到90%,即使剔除房租成本,公司也已经实现盈利。保利安平的业务覆盖机构养老、相关养老产品和培训三部分。公司计划三年内建设300家生活馆,实现O2O模式。
中国的养老地产有一个“9073”法则,即90%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和熹会主要承担机构养老职能,其余部分将与保利物业合作、通过生活馆实现。
业内人士指出,相对而言美国的养老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因为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养老都有政府扶持,当地老人只需支付总费用的10%。美国的介助(类似中国养老院护理院)90%费用是由老人及家属支付。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师蔡建林指出,本次新政提出支持医养结合、社区医疗的发展,并强调了信息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考虑到未来大量的老人还将以社区养老为主,社区医疗产业,尤其是相关产业在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上,将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编辑骆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