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产业的更迭与裂变,也带来了资本感知的冷热迥异。自《“互联网+”时代的创客百态》(3月17日12版)一文在本报刊登后,引起了金融投资界的强烈反响。其中,尤其对“资本寒冬”说法争议最大,有的行业让资本避之不及,也有的行业却让资本趋之若鹜。
自去年年中股市大幅回落以来,“资产荒”、“资本寒冬”这两个新词就开始流行金融投资圈。实际上,这两个看似彼此相关,细究起来又相互矛盾的词汇,只是对投资人当时恐慌心理的“静态”描述,而市场环境与投资心理却是“动态”的。
自2014年11月货币政策进入“降息通道”起,投资人就开始步入寻找各类资产抵御负利率的途中。首先,在2000点位置上盘整数年的A股迎来了一波牛市行情。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的房价也开始见底回升,并温和上涨。
伴随二级市场的牛市,尤其是创业板“三年长牛”,专注一级市场的PE、VC等创投资本,也开启了淘金未上市公司股权的资本盛筵。一时间,“互联网+”创业蔚然成风,以市值考量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并购、参股优质创业公司。
去年上半年的资金环境让上述各类资产大幅增值,但不期而遇的股市下跌却改变了投资人资产配置的轨迹——二级市场泡沫破灭、创投资本“入冬”、创业公司大浪淘沙、部分避险资金流入一线楼市。
“资产荒”、“资本寒冬”正是去年下半年金融投资人交流时的关键词,也形象呈现了此时投资人既厌恶风险,又想找到兼具低风险高收益的复杂心理。在避险心理占据上风时,“现金为王”成为机构投资人的主流取向。
金钱永不眠。聪敏的“钱”总要寻找更好的去处,于是,低风险的货币基金、保本基金热销,一线城市房价加速上涨,部分农产品也借势涨价。
沉寂已久的资本市场又岂甘寂寞?于是,在上周注册制“暂缓”和战略新兴板“下架”后,以创业板引领的股市终于迎来一波犀利的上涨,估值修复也好,利空出尽也罢,实际上都是投资人寻找价值洼地与追逐资产升值的本能选择。
尽管整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二级市场的热度也难复去年上半年,但创投资本也不能空守现金,他们也要走出去寻找“好项目”,影视、体育、VR、人工智能等热门行业和概念是当下为数不多的景气行业。
上周,在诺亚财富领军者系列论坛上,中国VC教父、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就表达了最近看好的五大投资机会——效率提升与人工智能、文化娱乐、内容投资、虚拟现实(VR)和优秀公司的内部创业。
与金融资本游走于各类资产间逐利相似,产业资本也在寻找更具爆发力的行业布局。梳理最近一个月的上市公司公告,记者发现“VR”、“影视”、机器人等成为上市公司近期纷纷布局的方向。
“我并不认同资本寒冬的说法,现在市场的钱很多,只要创业人的项目好,公司硬,照样会有很多资本找过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香港上市公司网龙旗下的华渔教育CEO梁念坚称,涉足VR并非“跟风”,教育内容才是本。
与梁念坚感受到的资本热度一致,最近刚刚获得数千万pre-A融资的三好网创始人何强,也没有发现教育行业有什么寒冬,很多机构都想进来,选择(投资人)的过程也很“痛苦”。
资本并未寒冬,只是不同行业间的感受迥异而已——有些行业资本避之不及,有些行业资本又趋之若鹜。资金奔流的大时代,操控资金的人永不停歇,尽管市场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他们却以主动性来适应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