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黑天鹅”、“黑色系”商品爆炒、深港通预期升温……面对错综复杂的基本面,上周A股市场也走得战战兢兢。尽管少数意志坚定的乐观派仍坚信“千点反弹”,但多数机构却开始在仓位上纠结起来。
在连续上攻3100点整数关口无功而返后,上周A股重启“下跌模式”。数据显示,上证指数、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上周跌幅分别达3.86%、5.71%、7.48%。这是新一轮下跌的前奏,还是以退为进的“下蹲”?市场有诸多不同的声音。
“应对后市保持短期谨慎、中长期乐观的判断,在仓位上保持适度参与,小规模介入,而在选股上,则可以重点研究成长股,部分兼顾周期性机会。”上周北京某大型私募总经理的投资策略,颇能代表此时机构们的主流心态。
不过,尽管市场整体趋势未到,但当下并非“无可作为”,待下一个看多趋势来临前,提前备好重点的投资品种,并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眼下,不少基金经理已奔赴在调研各地上市公司的路上。
调整市道机构“阵脚”未乱
上周,A股终以一种“下跌”的结局,暂时宣判了此前市场多空分歧的胜负。当然,只要时间仍在延续,暂时的胜负并不能彻底否定双方的逻辑,顶多只会做一点小小的“修正”。
“调整并不可怕,大盘反弹的逻辑并没有变化,下跌只是千点大反弹过程中的小插曲,后市仍会继续创反弹新高。”4月22日,率先发出“千点大反弹”的前海开源执行总经理杨德龙,以“小插曲”一说回应空方。
在杨德龙看来,近期大盘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让很多投资者内心动摇,也有很多人在问,说好的千点大反弹呢?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不得不再次站出来发声,明确表明继续看好后市的观点。
让杨德龙坚定看好后市的理由是,现在政策利好不断,体现了管理层对A股的呵护态度,加上经济基本面和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A股展开千点大反弹行情的动力越来越足,现在应该坚定信心持股。
凯石投资高级分析师桑柳玉坚信A股处在“底部区域”,因为货币政策依然处在降息周期,相较于债市、房地产、海外股市等,A股依然是性价比较高的资产,长线和定投投资者仍可以分批介入布局。
不过,面对“通胀温和”、“投资回升”等一组宏观数据,桑柳玉还是给市场留了一点余地——“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经济企稳已给出较高预期,因此即使数据验证也难言大幅超预期。”
“市场并不高估,但短期存在不确定性”,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很多公募的认同。九泰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近期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明显,但考虑到内外部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内经济复苏确立,短期内无需过于悲观。
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也认为,A股的反弹窗口期仍然存在,市场总体趋势会以箱体震荡上行为主,当然市场短期内仍有波动的可能,考虑到市场暂不具备形成反转的条件,所以增量资金流入仍需谨慎。
不过,相比上述机构对市场的信心不改,部分私募却并没有那么乐观。泰旸资产认为,引发市场回调的主因是前期A股市场偏热,出现了炒作高送转、转型股、次新股等风险因素,加之海外市场创新高后可能逐步下行。
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也是引发上周股市暴跌的导火索。有私募认为,7年期国债利率估值上升是股市大跌的直接诱因,加上近期大宗商品的快速上涨,这都引发市场对央行后续货币政策放松空间的担忧,导致股市资金流出。
“存量资金”博弈格局待破
在对多位基金经理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对市场下跌的原因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却达成共识——当前A股市场仍属存量资金博弈,缺乏场外资金入市,而上周交易额创造天量的螺纹钢期货即是证明。
自去年8月股指期货交易规则趋严以来,采用对冲策略的对冲基金可谓“一夜入冬”——开仓困难、高频瘫痪、交易成本上升。于是,很多私募被迫离场观望,部分转战商品期货,最近遭资金爆炒的黑色系商品背后均有其魅影。
“近期大幅跑赢市场的对冲基金,多重兵商品期货,去年上半年他们获利主要来自股指期货,近期获利则来自黑色、化工板块。”一位熟知商品期货的私募人士透露,在股指期货交易政策收紧后,博弈资金转战商品期货现象明显。
在市场缺乏场外资金入市,只是存量资金博弈的现实处境下。包括上述私募在内的主流机构对今年的市场预期都偏谨慎,而最近频发的信用债违约和市场猜测的货币政策转向,也成为导致股市大跌重要原因。
这几天,桑柳玉也注意到,近期两市成交量以及融资余额数据基本维持稳定,这显示新增资金入市意愿仍处于受抑状态,表明当前市场存量博弈的格局尚未打破,市场波动和反复难以避免。
不过,重阳投资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本次暴跌应更多地从估值和博弈角度来看,去年6月以来三次巨幅震荡在投资者心中的阴影依然存在,市场博弈特征明显,捕风捉影的利空也能导致羊群效应般抛售。”
不是市场没有钱,而是市场缺乏信心。杨德龙认为,投资者信心如“惊弓之鸟”,一旦遇到利空就拼命抛售,“慢涨急跌”成为近期的市场特征。“实际上,下跌趋势已经反转,关键是克服恐慌心理,连续暴跌概率极低。”他称。
杨德龙也注意到了“资产配置荒”现象,国内投资者只有两个最大的投资渠道:楼市和股市。他判断,随着楼市限购限贷政策的趋紧,大量资金会从楼市撤出,成为A股援军,在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A股的表现定会超预期。
此外,杨德龙认为潜在的增量资金还来自两方面:近期通过沪股通和QFII持续净流入,体现了外资对A股的看好;深港通开通会引发蓝筹股行情,蓝筹股行情启动,对于指数上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市场长期向好,但短期走势却难以预测,机构只能寻找结构性行情。和聚投资总经理李泽刚对市场的判断是“宽幅震荡,静待机会”——从短期看,目前市场估值相对偏高,增量资金入市意愿并不太强,但结构性机会仍可捕捉。
存量资金博弈下,寻找结构性投资界会,也得到另一位私募人士的认同。泓信资本相关负责人称,2016年他们将贯行“轻贝塔,重阿尔法”投资逻辑,重点投资期权市场、港股市场。
基金经理优化持仓结构
谨慎,但不悲观。调仓,但阵脚不乱。即便无法预测市场的短期方向,但历经数轮牛熊的机构管理人,却有一套训练有素的“拳法”,“仓位”的腾挪与收放都十分灵活,防守与进攻均收放自如。
“近期行情是一轮反弹,而不是底部反转!”李泽刚对后市持“谨慎乐观”的判断,其总体策略为适度参与,小规模介入,但并不盲目乐观,而是谨慎乐观,没有大幅加仓,重心在调整优化持仓结构。
在李泽刚看来,上周市场下跌属“自然回调”,不必过分恐慌,短期并没有明显的利好或利空因素。在方向短期未明的情况下,他更关注“选股”层面,而研究重点以成长股为主,同时部分兼顾周期性机会。
通过密切的关注和持续的调研,持续参与交易性的机会,是这家私募目前的主要投资策略。同时,通过发挥精选个股方面的实力,选择优质投资标的,捕捉投资机会,而市场以及个股的安全边际,仍是决定其仓位的重要依据。
与和聚的“小规模介入”策略不谋而合,泰旸资产一位负责人也透露,他们在投资操作上,权益仓位保持“中低水平”,最近增持了直播娱乐、互联网金融、VR、涨价等主题,加仓了高折价高分红封闭基金。
“市场应该没有系统性风险,需密切关注通胀回升过快引发政策收紧预期的影响。”上述负责人称,而在投资组合管理上,可降低高弹性品种仓位,继续增持稳健品种及地产产业链蓝筹股。
“3月25日收盘后,我们的Hurst模型发出了上一趋势结束的信号,此后Hurst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因此对大盘的走势判断是偏震荡,上周行情无疑再次证明了Hurst对趋势判断的准确性。”工银瑞信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章 称。
未来市场会如何走?章赟判断,模型继续维持“震荡观点”,但等到下一个看多趋势时,再选投资品种可能已经迟了——“如果在震荡市中早早选入自选股,待到看多趋势一到,就可以轻松把握行情。”
而在其中,章赟看好深港通开启对深市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他认为,高分红、金融行业,以及深圳特有的稀缺公司将会带来利好,投资人不妨借助ETF或分级基金布局深港通。
持仓结构向何处倾斜?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给出的方向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汽车轻量化、通用航空、军民融合、光热发电、分布式能源的细分行业,这些行业都面临很好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