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知识产权服务产业武汉样本: 代理人制度瓶颈待破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政策的导向越发明确,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4月26日,一券商机构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知识产权服务产业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这天也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但当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还面临盈利模式单一、从业主体单一,企业规模小、散等痛点,这一市场规模要形成,还需要突破许多障碍。

“知识产权服务最主要的功能不仅是保护知识产权,更重要的还要促进贸易。”作为一家在武汉摸爬滚打多年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创始人,余浩表示,专利信息化、专利交易等业务的需求量在增加,并倒逼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产业进行新一轮转型。

传统模式

对比具备资源、信息、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的北京来说,武汉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起步相对较晚。

2006年,从事专利代理多年的余浩走上创业之路,其通过合伙人的模式,成立武汉捷诚信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捷诚信通”),即北京捷诚信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捷诚信通”)的武汉分公司。在新公司的管理分工中,北京捷诚信通进行品牌输出及业务框架、管理模式等梳理,但具体执行及运营则由余浩及其团队负责。

“这是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扩张的通用做法。”上述研究员表示,与其他行业不同,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对当地资源的依赖性更强,若在当地落地,需要有对本地市场熟悉的人士和资源进行开拓,而合伙人制更适合这个行业。

不过,虽有资源和人脉优势,在武汉捷诚通信成立初期,余浩业务推进的也很艰难。“当时武汉的市场还不够成熟。”余浩说,各企业对专利维护的意识不够强,很多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专利,需求不明显。

而当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模式也十分单一,即帮助企业进行专利申请代理,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而这部分利润很微薄。

余浩面临的利润瓶颈直到2009年前后才被打破。他回忆,当时,国内企业开始形成知识产权维护意识,中国的专利代理申请量也快速增长,并逐步成为全球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

但盈利模式上,传统的专利申请代理服务费开始固化,在武汉市场,发明专利代理每件5000元左右,实用性专利代理费每件2500元左右,外观设计专利则每件在1500元左右。而在全国一线城市,部分具备品牌和规模的事务所,收费可高出一倍。

“但基础业务到了一定峰值,对企业的利润贡献会再度下降。”余浩说,中国的专利申请规模扩大后,基础的代理业务对产业贡献值也下降,传统企业基本靠走量维持生存。

新赢利点

转机再度出现。

事实上,在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专利代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知识产权领域,综合咨询类市场需求正在兴起,其中一种成熟的模式则是专利信息化,即利用现有的专利文献,对企业自身的研发路径进行指导,对法律风险进行预判,对未来的研发方向进行规避设计等。

全世界大概有90%的科技信息通过专利公开,在掌握了上万件或几万件专利后,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可以对企业的科研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种变化最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身处武汉的余浩也加紧启动转型。

2009年,余浩购买数据库,搭建了专利信息化的基本框架。而在专利信息化业务中,数据的运营是关键,项目的收费方式在武汉一般单个项目收费在几十万元到百万元左右,“衡量收费标准的关键是这个项目检索数据量的大小,如若需检索的专利达几万件,项目周期需半年到一年,收费就比较高,而一般专利信息化项目的周期为3-4个月。”

在余浩看来,这一新盈利模式还有可深挖的空间。其指出,如今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但对创新性的企业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知识产权保护,因此,知识产权服务事务所还会与律师事务所嫁接,即专利申报之初介入,此后与律师团队配合,针对公司的知识产权体系,可配套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因此,在2013年,余浩再度引进一家新的律所,对公司业务形成一定的补充。

这一新模式的拓展,让余浩的事务所有了很大的改观,“目前公司的基础专利案件超过每年千件,而每年的专利信息化项目固定还有2-4个推进。”余浩说。

此外,专利交易业务的苗头也在兴起。余浩说,大多数企业是没有专利的,他计划利用全国的渠道,收集各个行业的专利进行分类,出售给没有专利的企业,由此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条,打通产业链。

潜力

政策的引导因素还在增强。

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据了解,上述《意见》发布后,有关方面推出《专利法》初步修改意见稿,“我们预计整个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的规模在万亿以上。”国泰君安在一份研报中透露,而目前草根调研数据显示,当前的市场规模仅8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服务产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

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产业还不够成熟。余浩透露,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全国有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约1100多家,职业代理人达1万多人,而在武汉市场预计有执照的企业大概20多家,但一些待批企业未作统计。

“对企业运营来说,最大的难点是管理。”余浩说,知识产权行业是个性化很强的行业,其从业人员也是相对高知人群,个性化很强,可替代性也较弱,因此当面临公司的经营与个人个性矛盾的地方,调节的难度较大。

从成本构成上来看,人力成本在公司整体运营成本中占比也最大。上述研究员也表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如果以一个规模为千万元的中型事务所为例,一般人工成本占比从以往占比30%左右,已上涨至40%-50%。

不仅如此,《代理人管理条例》还限制了这个行业的资本化。作为一个企业化运作的行业,因为上述条例的存在,要求股东和合伙人必须是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专业人士,且必须达到一定的从业年限。但上市企业的股东面向全社会,“这是天生的矛盾”。上述研究员也表示,此前,上海曾有一家专利代理事务所申请IPO,为绕开这一程序的问题,公司采用居间模式,即公司通过介绍业务给另一家具备资格的事务所,收取居间费用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但仍未获证监会通过”。

不过,这一政策有望放开。上述研究员也指出,《专利法》修改后,对专利服务机构的外延扩大了很多,而上述《意见》中也明确,今后政策也可能对机构股东放开,预计今明两年会有初步的改革。

(编辑:贾红辉,邮箱:jiahh@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