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资委压力有点大。无论是中央深改小组、中央财经小组还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国企改革屡屡被提及。国企改革进程缓慢的说法也不绝于耳。
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引领,以若干文件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为何不加快下发?二是从企业层面来看,多项改革措施还没有全面铺开,多少有些“上热下冷”。
业内学者也在分析为何国企改革没有预想中那么快。一种解释认为国企改革缺乏一个容错机制,这导致很多人不敢开拓进取。求稳怕错,怕被说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缺乏动力,消极对待改革。另有一些分析则把国企改革快不起来的原因归结为既得利益者不想改革。
国企改革为啥没那么快?
虽然目前国企数量占比较少,但规模大,特别是一些央企关系国计民生,多处龙头地位,产业链条复杂,影响力大,因此改革难度较大较复杂。
首先,虽然当前已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且中央试图借鉴淡马锡模式中的政企关系,但是,中国的经济及政治发展历程,以及国企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等原因都导致国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国企改革将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来消灭一批僵尸企业,这必然会造成大量员工下岗,但目前并没有相应的下岗分流体制、养老退休体制改革配套,致使国企负担沉重,改革步伐缓慢,债务处理仍是难点。
再次,现阶段国企改革方向为国资监管机构由“管企业”变为“管资本”,同时成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成为国企控股股东,国资监管部门既是所有者又是监管者。怎样才能扮演好这两种角色,同时不削减改革的效果?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改革的速度,也透露出改革的复杂性。
笔者认为,国企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且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先搞试点再推广,有助于避免犯下“颠覆性错误”。但国企改革红利巨大,在避免犯下“颠覆性错误”的同时,能快则快,不可拖延。
这就必须解决“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文件体系形成的落地,必须毫不迟缓,不可犹豫。要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机制和环境。要鼓励创新,在试点的过程中要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好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改革走向深入。此外,充分调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改革的路径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