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海洋六号”起航: 一趟寻找可燃冰的晶莹之旅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作者:马欢 2016-07-12 05:57: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摘要] 2016年7月8日上午10时,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上,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海洋六号”携带2016-2017大洋南极科考任务起航了。

时代周报记者 马欢 发自广州

2016年7月8日上午10时,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上,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海洋六号”携带2016-2017大洋南极科考任务起航了。

这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时隔26年重返南极。

欢送仪式上,科考人员们举起大旗,在欢呼声中缓缓登船,随后站在“海洋六号”的船舷边,向码头边的送别人群挥手致意。

“海洋六号”隶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世界上第一艘配置较完善的综合调查船,不仅科考设备先进完备,房间也按宾馆标准打造,洗衣房、健身房、桑拿房、乒乓球室样样俱全。为支持科考事业,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欢送仪式现场免费赠送了上千册图书。这些图书将放在阅览室里,供科考人员在200多天的海上行程中阅读。

此前,“海洋六号”已连续五年完成大洋科考任务。这一次,它的目的地指向南极,探寻的是未来新能源的新方向—可燃冰(天然气水合)。

三个航次共170人

“开展大洋南极科学考察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活动,对我国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底的合法权益,以及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担任此次科学考察任务的首席科学家何高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洋六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制,总造价近4亿元,总长106米,最大排水量5287吨,自持力60天,是世界上第一艘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主。

据何高文介绍,此次科考,“海洋六号”共承担三个航次:中国大洋第41航次科学考察、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南极科学考察。所有行程预计历时282天,总航程近6万公里,将于2017年4月中旬返回广州。

参加此次科考的人员共约170人,分别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山大学、新华社广东分社等15个单位,是“海洋六号”执行大洋科考人员最多和参航单位最多的一次,规模为历年之最。

可燃冰开采难度大

在今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首次向公众展示了“海洋六号”采获的可燃冰样品:一粒冰状结晶物,被从液氮罐零下196℃环境中取出、点燃,冒出一束蓝色的火光。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可燃冰是一种具有三维笼状分子结构的似冰状结晶化合物,外观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类似冰雪,可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目前,全球约有27%的陆地和30%的海底地区具备形成可燃冰的地质条件,热值总量约为其他化石燃料的两倍。按现在估算的量来看,南海+冻土带发现的储量可供中国用上200多年,日本沿海发现的储量则可供日本使用100多年。

截至2015年底,全球直接或间接发现水合物的矿点已达232处,其中已有4个矿点开展了试开采工作。虽然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但可燃冰的开采难度颇大。可燃冰以在深海居多,而深海和海面压强差巨大,导致可燃冰在提升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爆炸。

目前,在可燃冰研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俄罗斯虽然曾经领先并产出第一例商业化的可燃冰开采气井,但近几年处于衰落中,相比之下,中国与印度近年追赶势头凶猛。

通过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生物等综合调查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初步圈定了我国可燃冰资源的远景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在2007年、2013年、2015年三次从深海成功采取了可燃冰样本。2014年2-4月间,“海洋六号”在位于南海中央海盆4502米的水深处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可燃冰海底作业试验,通过了海上验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透露,我国预计在2017年开展海域可燃冰的开采试验。

如此开采进度相当于30年前的页岩气,考虑到可燃冰的复杂性和链式环境影响,这一能源的研究、开发进度只会比页岩气更加缓慢。在关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讨论可燃冰的大规模应用和商业化为时尚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船舶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