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向发生逆转 海外机构大手笔增仓新兴市场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贤佳 2017-02-20 07:25: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资金流向发生逆转

海外机构大手笔增仓新兴市场

自2016年11月美国大选以来,美股节节攀升,三大股指不断创新高。然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期这批前期介入美股市场的资金,部分开始大手笔转投新兴市场。上个月新兴市场股票增加了约6000亿美元市值,MSCI新兴市场指数创近9月新高,去年来首次超过发达市场。最近一段时间,不仅中国市场上的A股、港股大幅上涨,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获得资金大手笔增持。

里昂证券、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投行在最近发布的报告中均强烈看多中国。摩根士丹利指出,在转型期中国市场将蕴藏大量的投资机会。

资金回流新兴经济体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中旬,资金从发达市场回流新兴市场的迹象特别明显。从去年11月4日至今,标普500指数涨幅近1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更是上涨超12%,成为最近几个月以来最吸引资金的股市。然而,根据美国咨询公司WallachBeth资本数据,近期流入美国股票基金(ETF)的资金量却在大幅度减少。

去年最后两个月,总共有766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国股基。然而,今年1月,只有98亿美元资金流入该类ETF。这些资金正不断涌入新兴市场。资金流向监管机构EPFR Global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的一周,全球市场共有14亿美元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创近四个月来最高水平。在此期间,共有63亿美元资金流出美国股市,创美国对冲基金和指数基金近四个月以来最大单周赎回规模。

美元走弱是打压美股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2月15日美国公布的零售销售及通胀数据均好于预期,增加了美联储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但美元在触及一个月高位后快速回落。此前,特朗普政府公开表示,强势美元将削弱美国经济动力。美元遭遇打压后,资金对美国股市的热情也大幅下降。

美元受到特朗普政策遏制的迹象特别明显。据上周三公布的一份政府报告,美国1月经过季节调整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录得自2013年2月以来最大增幅,表明美国通胀压力正在上升,加上就业市场方面的良好表现,美联储今年预计至少加息两次。另一方面,美国1月零售销售数据月度涨幅超出预期,这表明美国持续利好的国内需求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支撑经济增长。

美联储主席耶伦上周二在国会发言称,推迟升息可能会使美联储决策委员会的升息步伐落后于经济发展。上周三,费城联储主席哈克重申今年应升息三次的观点。而过去一直持鸽派立场的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更是认为,政策或许需要更加激进,步伐大于升息三次。但尽管升息预期大幅增加,美元依然走弱,兑一篮子货币上周三纽约时段自一个月高位101.76快速回落,至101关口下方。

“美股近期的牛市持续了近三个月,现在涨势正在放缓,美元走弱促使投资者撤离美股,转投海外市场和固定收益产品。”WallachBeth资本ETF部门主管莫吉特·巴贾杰表示。澳大利亚安提普特合伙公司首席投资官雅各布·米歇尔甚至认为,“特朗普行情”可能已经过头了,亚洲股票会带来更好的回报。

新兴市场的涨势或许刚刚开始。据普华永道2月8日发布的最新经济研究报告——《长远前景:2050年全球经济排名将会如何演变?》,到2050年全球经济力量将持续从传统先进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报告预测,到2042年全球经济总量将会翻一番,2016-205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5%。报告认为,增长动力大部分源于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未来30多年,七大新兴市场国家(E7,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即中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达3.5%,但七国集团(G7),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只有1.6%。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不如从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霍尔曾发表名为《长期疲软》的文章,其认为美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参与撰写普华永道报告的首席经济师约翰·霍克斯沃斯也表示:“我们将会看到经济力量由传统先进经济体向亚洲及其他地区的新兴市场转移。到2050年,E7国家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近一半,而G7国家的占比将缩减至20%。”

中国公司获长线资金关注

在近期涨势不错的市场中,“中国力量”被视为不可忽略的因素。曾以每周简报“贪婪与恐慌”闻名投资界的里昂证券全球策略师克里斯多夫·伍德在上周在召开的投资会上表示,欧洲和美国市场风险不断上升,而诸如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等市场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上周,中国香港最大的RQFII A股ETF南方A50基金的资金流向发生明显逆转。据了解,在过去7个月里一直处于净赎回状态的南方A50基金上周连续4个交易日接到外资申购,累计净流入资金逾5亿人民币。与此同时,春节过后,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节前买盘稀少的北向交易通道,日均净买入额也出现数倍增长。有外资机构基金经理指出,海外机构对于A股等人民币资产的兴趣正在恢复,这可能跟中国内地经济开局良好,人民币贬值预期缓解有关。此外,已开始有国际基金走完参与深港通的流程,逐渐开始建仓。

如果从估值来看,中资股优势亦十分突出。里昂证券的克里斯多夫·伍德指出,相比全球平均16倍的市盈率,中资股12倍的市盈率不算贵,中国持续的改革将推动中国的工业利润增长。他表示,同样看好中国银行业表现。

中国经济发展的改革动力也被视为市场不断上涨的推动力。普华永道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到2050年将会实现中等平均收入水平,而印度则因基数较低,预期平均收入水平仍会处于中低水平。到205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4万-5万美元。约翰·霍克斯沃斯补充道:“2016年,美国的人均GDP差不多是中国的4倍,是印度的9倍;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GDP有望达到美国的一半,印度将会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在诸多利好因素共振下,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获得长线资金大幅增持。今年以来,微博、陌陌、阿里巴巴平均涨幅接近三成。一些长线资金也开始介入中概股。电商巨头京东获得沃尔玛大笔增持,旅游巨头携程获苏格兰独立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增持。中国内地专注港股投资的一名QDII基金经理也表示,港股很可能在股指触底、业绩回升的双重推动下,在2017年走出一波像样的行情。

2月13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向高附加值产业的升级预计将推动MSCI中国指数未来10年继续跑赢MSCI新兴市场指数,沪深A股市场亦将再度进入牛市。报告称,中国有能力避免金融动荡,因为经济增长主要靠自身资金推动,特定的宏观经济构成和政策偏好令决策者能控制流动性、防止债务恶性循环。预计沪深A股市场将再度进入牛市,持续时间比上次更久,但强度更平缓。

中国股市被全球资金看好还可以从以A股为投资标的的境外投资产品稳步扩容窥见一斑。包括南方、易方达、嘉实等在内,已有多家中国内地基金公司在中国香港、美国、欧洲等地推出了A股ETF。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也对开发中国A股境外投资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黄金或埋下大涨伏笔

尽管风险偏好大幅回升,但多数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的股市更多是结构性机会,其中的风险不容小觑。今年美欧市场诸多不确定性仍令避险资产得到青睐,黄金因此成为基金经理底仓的不二选择。

因担忧通胀、滞胀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根据美银美林近期对近200名基金经理的调查,这些全球最大、最强势的基金经理一改此前厌恶的观点,并罕见集体看涨黄金。这些基金经理指出,黄金是对抗这三者最保险的资产。这些基金经理控制着逾5000亿美元投资资产。

眼下,国际现货黄金交投于1300美元/盎司关口下方。但调查显示,基金经理认为黄金价值被低估了15%,与2009年1月创下的纪录持平。

过去10年,多数基金经理仅有三次认为黄金处于廉价水平。之前两次分别在2009年1月和2015年1月,随后金价一路暴涨。这些基金经理通常在其投资组合中都不持有黄金。如其打算在投资组合中添加黄金,他们中的多数人都需要经过投资委员会的批准,这将花费数周乃至数月时间。但如果他们的确感兴趣,且这一兴趣一直保持下去,未来数月这些基金经理大多会加大对黄金的投资。

“商品大师”罗杰斯更是毫不掩饰对黄金的偏爱。罗杰斯对媒体表示,尽管黄金和白银可能走低,但仍建议投资者逢低买入金银资产。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2月10日发布的报告称,最近一周对冲基金进一步增持了黄金和白银的看涨头寸。分析师人士指出,今年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较多,黄金不太可能遭到大规模抛售,2016年底和2017年初的水平已经是“大底”。

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几只黄金ETF大幅上调了仓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安黄金ETF。据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华安黄金持仓位为24.09吨,然而截至本月11日该基金持仓已经飙升至27.33吨,规模创成立以来新高。年初以来,国泰、华安、易方达、博时黄金ETF涨幅均超过3.7%。接受采访的中国内地基金经理观点与美林美银的调查十分一致:“今年无论风险资产的走势如何,不确定性将大大推升黄金的避险地位,每一次下调或许都是一个逢低介入的好机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