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提出50%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国家发改委1月份核准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84.5%,到23个已公布目标增速的省份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合计超过45万亿,使人们对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大干快上的猜测。这同时也让人感到担心:为了保障经济的平稳增长,中国是否又在重回投资刺激的老路?
45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究竟算不算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4年至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额分别是50.2万亿、55.15万亿和59.6万亿元。对比近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预计超过45万亿元其实并不大,并且这45万亿并不是政府投入45万亿,而是最后要创造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供给侧改革的前提是“稳”。中央明确,2017年是在稳的前提下坚持推动供给侧改革。在目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投资明显减速,消费和外需难以迅速回暖的形势下,中国经济需要投资拉动显然符合实际。
乍看起来,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当年刺激性投资的方向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无论投资手段、投资目的、面临局面和伴生困难,都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当前的投资需要放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来看。首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亚和东盟是“一带一路”路线上的关键节点,与中亚和东盟接壤的新疆、西藏、广西、云南等自然成为基建投资的重点区域,这也是新疆等西部地区提出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的主要原因。
其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改革不仅要改变供与求的不平衡,同时也要改变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现阶段我国城乡投资需求依然很大,包括农村道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等。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既有利于补短板和改善民生,而且也有利于扩大需求和稳增长。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忧虑,不是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量,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方式。投资方向上看,本轮投资主要投向民生工程、新兴产业、消费、基建等,可谓精准发力;投资方式更是不同。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以前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模式有着明显差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引进民营资本,从而切实提高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