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截至3月3日,A股上市公司中有47家实施定向增发,实际募资总额达1284.75亿元。其中,货币募集金额为832.14亿元,实际募资净额为827.23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尤其在1月份,上市公司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有定向增发,在1月20日达到最多,有5家实施定向增发,但2月份只有7家实施定向增发,17日新政出台后,只有3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
记者通过统计发现,2016年同期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有97家,实际募资总额达1747.37亿元。由此看来,与2016年相比,2017年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同比大幅减少,达51.55%,实际募资总额同比减少26.48%。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研究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对比各种再融资方式的要求,可以看到再融资新政出台前,定向增发的门槛最低,对公司财务指标没有任何要求,同时加上过去对规模没有限制,极大满足了各类公司的大额融资需求,也因此成为过去几年发展最为迅速体量最大的再融资品种。
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同时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从定价基准日、发行股份比例、融资间隔、融资必要性四个角度规范了再融资行为。由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再融资新政引导下,定向增发市场有望呈现量减质增格局。
近期,由于再融资政策调整,已有不少公司调整了定增预案。例如,盛屯矿业近日公告称,根据再融资新政,公司拟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其中,将发行对象调整为盛屯集团等共4名特定投资者。同时,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调整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2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90%。另外,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20%,即不超过2.99亿股(含),且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
上述研究员同时指出,由于再融资新政的出台,今年预计有4000亿元至6000亿元规模的再融资需求将被挤出定增市场。但上市公司则会通过其他不受限制的再融资方式募集资金,其他再融资品种主要包括可转债、公司债以及优先股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