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杜雨萌:2017年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金融改革今年也将继续纵深发展。本报今日分别从资本市场、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解读。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几年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在做出这一判断的基础上,对金融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厚生智库研究员赵亚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金融机构热衷于理财产品、资金拆解等高收益业务,冲击了主业,甚至资金一直在闭环空转,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更别说小微企业和普通群众了。因此,金融机构必须突出主业,为实体经济服务,下沉重心服务小微企业,防止脱实向虚。前一两年,实体经济盈利预期较差,难以对金融机构实行硬性要求。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体经济逐渐向好,政府适时推动金融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正当其时。
赵锡军表示,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情形。具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工作的重点在于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让实体经济有更好的发展,为此,我国提出“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稳”是指经济实现稳定增长;“进”是指在经济领域实现创新和突破。因此,根据这一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变化,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然而,金融业却在此期间迅速发展,无论是金融资产规模、负债规模、金融机构数量,还是产品数量和种类都在飞速增长,一些领域甚至出现了资产价格上升过快,进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现象,由此带来了一些风险和市场的震荡。
赵锡军认为,在一些领域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反映出金融业出现的新业态所隐藏的风险也是来势凶猛,比传统金融产生的风险更大,在短期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十分大,表现出该领域的资金脱实向虚,而资金的脱实向虚则使得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中包括国家鼓励的“双创”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不断加剧。对此,他建议未来应从宏观政策、制度安排、监管安排、金融产品运行等各个领域进行系统的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即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目的是希望资金能够支持基层,尤其是县域以下的三农、小微企业。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